爱辉区围绕改革和发展中心工作,以《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准绳,以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为目标,坚持问题导向,主动作为,动真碰硬,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为实现“一城引领、六区同兴”营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
在精心组织、学习宣传上下功夫。把学习贯彻落实《条例》作为根本政治任务,打造高效、快捷的办事速度,树立“作风就是形象,环境就是发展”导向,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向纵深发展。《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出台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安排专题开展中心组学习活动,及时下发《关于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学习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的通知,各单位积极响应,召开会议学习《条例》,并通过条幅标语、LED屏滚动、板报等方式开展各种形式宣传。区营商环境局组织区司法、区法院、区发改局等21个相关单位开展《黑龙江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集中宣传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掀起学习热潮。及时召开由企业代表、司法机关及律师参加的座谈会议,聚焦营商环境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进行深入探讨交流,为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建言献策。
在简政放权、减少审批上下功夫。以简政放权为契机,突出各部门规范和执行,重点围绕项目审批、服务群众等领域,千方百计提升企业和群众的体验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简化办事流程、减少审批事项、提高办事效率。对标全省最优标准,对区本级政务服务事项进行优化再造,区本级370项政务服务事项共减少审批环节60个,精简审批要件材料50项,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全领域、全维度瘦身。借鉴复制浙江典型经验,坚持利企便民服务宗旨,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为核心,积极打造“流程最优、环节最少、时间最短、服务最佳”的政务服务品质,压缩办理时限50.1%,实现企业、群众少跑腿,不断提升审批效率,提高行政效能。
在加强监管、综合执法上下功夫。创新监管模式,继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做到“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强化监管提升服务质量,创新政务服务方式,开展预约服务、延时服务、导办代办帮办服务,努力促进政务服务工作健康、高效运转,为企业提供规范、便民、高效、廉洁服务,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务服务环境。拓宽监督举报渠道,政务大厅设置投诉窗口,政府网络平台设立和公开企业投诉举报电话、投诉流程图、电子邮箱、网络平台,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构建诚信体系,健全诚信“黑名单”制度,严厉查处失信违诺行为,组织开展“清赖行动”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治理政府失信违诺问题,建立相关台账,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营造公平公正法治环境。
在项目建设、包保推进上下功夫。成立政策争取、对外宣传、对口合作“三个专班”和项目储备库、重点对接企业名录库、招商人脉资源库“三个库”,充分利用省、市、区三级部门出台的政策和国家、省、市宣传平台,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分别赴北京、上海、珠海、青岛、哈尔滨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按照“一个项目、一个处级领导、一个责任单位、一名首席服务员、一名企业联络员”运作模式,抢抓国家新一轮东北全方位振兴、兴边安边稳边、沿边开发开放等政策机遇,详细了解项目背景、建设单位基本情况、项目基本情况、推进流程、进展情况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工作专班积极落实跟进,制订详细项目推进计划,并围绕项目推进目标,制定时间表和路线图,挂图作战,将年度工作任务进行倒排分解,按照项目攻坚方案,明确月度、季度计划,提出要素需求。对新开工项目提前介入,超前服务,细化任务目标,明确时限要求,厘清工作责任,建立环环相扣的封闭链条,切实提高重点产业项目前期工作质量和效率。
在精准施策、高效服务上下功夫。坚持问题导向,从优化发展环境“堵点” “痛点”入手,研究起草《爱辉区“办事不求人”实施方案》,推出新举措、新方案,不断推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区推开“证照分离”改革,扎实推进“照后减证”,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推进重点领域“一事通办”改革,实行企业投资项目“多评合一”、并联审批,实行“多规合一”,探索“规划同评”。实行企业特殊审批事项实行“我帮办”服务机制,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提供优质服务。相关职能部门主要领导,对辖区或职责范围内的签约项目亲自联系、推进和督查,落实分管领导、责任科室和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落地服务,变“企业办”为“政府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