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3月6日,历时6个月投资2700万元建设的黑河大黑河岛中苏边民互市旅游贸易市场举行开通典礼,标志着中苏(俄)边境地区第一个最大的中苏两国边民互市旅游贸易市场——大黑河岛民贸市场正式投入使用。同年8月9日,中苏双方正式签订了“双方设市、各自管理、对等过人、对等接待”的互市贸易协议。
大黑河岛民贸市场是中苏(俄)边民互市贸易的主要场所,设有大小5个交易厅、300多个摊位,来自全国各地的800余人在此从事边民互市贸易,在大黑河岛民贸市场进行交易被称为“大岛贸易”。从事边民互市贸易的人员,明水期搭乘客轮在黑河和布市当日往返,冬季封江后乘坐客车当日往返黑河与布市。中国商民多以服装、鞋帽、口香糖等轻工产品,换回苏联生产的狐领大衣、貂帽、玩具、餐具、望远镜等物品。民贸市场由大黑河岛开发管理处管理,岛上设有公安执勤室和工商管理执勤室,分别负责维持贸易市场的治安和贸易活动的正常秩序。中外游客和黑河市民都被“大岛贸易”所吸引,纷纷加入边民互市贸易大军。
随着互市贸易的快速发展,大黑河岛民贸市场出现了在黑河与布市之间倒运货物的中介人员,他们一方面将中方参贸人员的货物打包运抵对岸,同时又将中方参贸人员在苏联布市换取的俄货运回黑河,被称为“倒爷”。大批苏联游客也纷纷过境来到大黑河岛民贸市场,采购日常所需生活生产用品,有的俄商也采购一些国内急需的商品运至对岸或更远的腹地进行倒卖。1991年大黑河岛民贸市场开市105天,成交额达到6000万元。到1992年末,中俄边民参加互市贸易人员累计达15万人次,累计成交额2.4亿元,纯利润4200万元。
1992年中共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决定》,支持黑河地区尽快把大黑河岛建成“人员自由出入、商品自由流通、货币自由兑换的边民贸易区”,提出“尽快把大黑河岛变成境内关外的自由岛”。这一年,国家旅游局批准中国逊克县与俄罗斯米哈伊洛夫区开通“一日游”,省政府批复同意辟建逊克边境经济合作区,省政府批准孙吴县四季屯口岸为对俄边境贸易二类口岸准予开放。逊克海关开关,逊克口岸成为集国贸、地贸、民贸于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大黑河岛中俄民间互市贸易区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批复》,提出了3条规范与发展意见。至此,黑河地区中俄民间贸易由黑河市一点向黑龙江沿边一线迅速扩展。
黑河市档案局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