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惠民生,加快打造全国知名康养胜地、矿泉旅游名城——
五市夯实基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大连池市围绕打造全国知名康养胜地和矿泉旅游名城两个品牌,推进矿泉产品、绿色食品和康养旅游三个百亿级基地建设,实施主导产业培育、城乡品质提升、民生福祉增进、精准脱贫攻坚四大工程,抓招商、上项目、育产业、惠民生、促改革、转作风、优环境,推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9亿元,同比增长6.5%。
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引进超千万元项目8个,其中超亿元项目两个,总投资30.7亿元,到位资金5.38亿元,同比增长2.48%。实施8个重点产业项目,投资总额23.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3亿元,开复工5项,完成投资1.4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的科迪60万吨稻谷综合加工项目完成一期工程土建和设备安装,计划10月投产;投资14.6亿元的科迪100万吨非转基因大豆加工项目完成规划选址、土地招拍挂,正在进行设备选型和施工图设计;投资4.5亿元的国昌热力集中供热工程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安装汽轮机组设备;投资1.4亿元的华滨1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建成猪舍3万平方米,存栏种猪3000头、育肥猪2.8万头;投资8000万元的火山温泉水上乐园项目完成主体工程,正在建设水上游乐设施;投资6200万元的中小企业创业园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完成可研批复、土地预审等前期工作;投资6021万元的山口湖众源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完成生态坝混凝土浇筑、1号发电机组安装。非公有制企业实现增加值近两亿元。
夯实主导产业基础。全市总播种面积347.6万亩,其中绿色作物认证面积达75万亩。重点打造绿色功能性大豆、矿泉水稻、特色农业三大绿色示范区,食用菌、蓝莓等特色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参与示范区建设经营主体24个,总面积51万亩,占乡镇总耕地面积的30%,新发镇实现整镇推进。对示范区内新型经营主体注册绿标、有机标的给予50%费用补助,全市共有15个企业和合作社正在注册绿标、有机标。做大做强全国区域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创建大豆种业联盟,获批“制种大县”三年奖励资金每年1000万元,大豆良种繁育基地面积达到82万亩,申报了“中国大豆之乡”和“中国大豆良种繁育之乡”。落实国家级小麦“三减”技术试验区项目,万亩攻关大豆生产基地创建工作积极推进,被省农委确定为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获国家黑土地保护项目资金2000万元。五谷香、青山等3个农机合作社省级规范社创建和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工业经济提质增效,矿泉饮品企业发展到23家,天缘泽水苏打水项目正式投产,五连发矿泉水覆盖北京铁路局、广州铁路局190余对高铁列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运行平稳,实现工业增加值2602万元。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建立和完善“1+3”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山口地质博物馆完成布展工作,游客服务中心项目即将招投标。朝阳山抗联遗址被评为国家3A级景区。五大连池德都机场平稳运营,开通成都航空公司往返哈市新航线。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投资1220万元的市社区学院投入使用,投资2400万元的新建实验高中教学楼项目主体完工,投资1080万元的科技楼正在办理前期手续,投资2700万元的鑫瑞小学已完成室内装修,即将投入使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率达到100%。与北京同仁、协和等29家著名医院联合的五大连池市远程会诊业务正式开通,现代化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人民医院康复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工程,8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完成选址。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有序推进。投资587万元购买公共租赁住房37套、1680平方米,计划改造农村危房75户,现已开工55户,完成33户,同时,实施农村室内改厕试点工程。脱贫攻坚强力推进,市乡村三级帮扶干部达到1281人。出台精准扶贫优惠政策,对发展白鹅、生猪、肉牛等养殖产业贫困户给予资金支持,对外出务工贫困户给予奖励补贴和交通补助。投入扶贫资金2631万元,实施双泉镇龙头村食用菌栽培基地等10个产业项目、12座村级光伏电站和25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