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固本色 筑梦路上党旗红
——北安市扎实推进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
2017年末,北安市被省委组织部确定为创建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全省县级市仅有5家。半年多来,北安市立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定位,以贯彻落实省委“两个意见”为重点,扎实推进全省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建设,有效推动了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融合发展。
聚焦精神引领打造红色“新引擎”
以“创边疆特色党建、促黑河全面振兴”主题活动为引领,打造“塞北延安”红色党建品牌,厚植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的红色根基。挖掘和传承北安独有的红色基因,将“从延安到北安”红色主题教育作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依托省委旧址、省政府旧址陈列馆、庆华军工遗址博物馆、抗联纪念馆等“七馆二地一园”,教育培训党员4万余人次。通过开展“榜样,逐梦的力量”百场经典故事会、“触摸乡情、感悟变迁”“路演北安”等载体活动,打造一座有温度的城市,北安红色文化系列活动成功申报国家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与延安宝塔区缔结友好市区,加强经济、文化和党建等全方位交流合作,推出了《宝塔山》北安专刊。《学习时报》、人民网、黑龙江电视台、《黑龙江日报》、《延安日报》等媒体给予报道,激发出振兴发展的强劲动力。
聚焦互联互动织密共驻“连心网”
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打破各自为战壁垒,推动各层级同频共振、各领域同心融合。建机制,把联动体系搭起来。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建立了市、街道、社区三级城市基层党建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113个成员单位职责,把跨行业跨层级各辖区单位有效整合到一起,形成工作合力。年初以来,共召开工作例会30次,研究解决问题23个。明权责,把各类组织统起来。从强化街道社区职能入手,建立街道责任清单和权力清单,取消了街道招商引资任务,对87项社区工作事项、61项证明逐条进行了清理,引导街道社区聚集主责主业。全面推行街道“大工委制”和社区“党建联合体”,从驻区单位聘任98名街道党工委和社区党支部兼职委员,实施区域发展联谋、为民实事联办等“八联”共建,构筑共驻共建新格局。重考核,把工作责任扛起来。建立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为群众服务考核评价机制,每年年底,对驻区单位党组织和在职党员支持参与城市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为民服务等方面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赋予街道社区充分的“话语权”,扶直街道社区“腰杆子”。
聚焦群众关切绘就共建“同心圆”
坚持以党的建设统领城市发展,不断增强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项目化管理。深入征求街道社区、驻区单位和居民代表意见,研究建立了需求、资源、项目“三个清单”,分类确定小区治理、环境整治、文明出行、弱势群体帮扶等60余项共建项目,社区和驻区单位互相认领,合力推进。差异化创建。区分街区资源、群众需求,明确不同的创建重点。和平街道突出弃管楼治理,与47个驻区单位共同治理5个弃管小区,530余户居民受益。庆华街道突出美化绿化,组织10家“大工委”成员单位及志愿者栽植树木1.7万株,绿化面积3.5万平方米。其他各街道分别确定了弱势群体救助、志愿服务、村居共建等创建内容,实现了“一街道一品牌、一社区一特色”。抱团式服务。围绕打造“五个家园”和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健康城、质量强市,通过组建“党员志愿服务联盟”、开展“党员先锋在行动”,组织动员大工委成员单位和街道社区党员参与城市建设和为民服务,全市注册志愿者服务队109个、志愿者2.6万余人。铁南街道党工委优秀共产党员、革命烈士尚大嫂之子尚玉山牵头组建党员服务队,50年如一日,义务为群众维修房屋、清扫铁路跨线桥,2018年5月、6月分别荣登“龙江好人”榜、“中国好人”榜。
聚焦基础保障筑牢联建“支撑力”
推动人财物等资源下沉,为城市基层党建提供有力保障。强化队伍保障。通过公开选拔、举办培训班、组织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专业学历教育,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素质。目前,社区工作者大专以上学历占75.6%,45岁以下占71%,有12人考取社会工作师职称,全市社区工作者年龄、知识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拓宽社区工作者晋升和成长通道,1名社区书记考录为公务员,推荐30名社区工作者为“两代表一委员”。强化经费保障。每年落实社区经费260余万元,满足社区日常办公、活动开展、服务群众等工作需要。下拨党费45万元,支持街道建设党群服务中心。新增财政投入152万元,按照全市最低工资2.5倍标准,为172名社区工作者兑现生活补贴,提高了社区工作者待遇。强化阵地保障。实行共建共享,整合博物馆群、体育场馆、休闲广场、文化综合体、老年大学等一批供市民学习、娱乐、休闲的场所。全力推进社区党组织办公和活动场所建设提档升级,全市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全部达标,创建精品社区5个,建设社区党群服务站点19个,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