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达6亿,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并逐年上升,小学生近视率也接近40%。近日,教育部、国家卫健委共同起草《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到2030年,小学生近视率下降到38%以下,初中生下降到60%以下,高中生下降到70%以下。同时,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予以问责。
过去,许多人认为这跟“基因遗传”“近距离工作”有关,但并未找到明确的科学证据,目前,更具共识的关联因素是“户外活动强度”。花更多时间在户外,适宜的光强和不受阻碍的视野更能保护好眼睛,相反,闭门不出的孩子即便经常参加室内运动,也起不到效果。换句话说,近视病是“宅”出来的。对此,欧美家庭教育普遍主张“踢也要把孩子踢出门去”,而在我们这里,近年来户外活动时间大量缩短,恐怕是再明显不过的事实。
由此不难发现造成青少年户外活动少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课内外负担过重。在现行教育评价机制中,学生成绩和升学率仍是主要指标,学校大多重视文化课。这本身没有错,但凡事有度,大搞题海战术,布置大量作业,就会挤占正常休息时间,使体育课变成数学课、外语课。甚至,许多家长也成了“拔苗助长”的一分子,课余安排大量培训班、兴趣班,孩子很难得到适度的体育锻炼。其次,这跟电子产品的使用过度有关。现在各种电子产品和游戏的设计方向是鼓励人们“杀时间”的,成年人尚且会生出网瘾,未成年人更缺乏自制力,倘若教孩子们“自由安排”,户外活动难有保障。况且,在许多家庭中,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的原因,索性用看电视、玩手机打发孩子,更加剧了这一状况。以上种种原因,说明户外活动是需要强力引导的,既要想办法削减孩子们的课业负担,也要避免把课余时间浪费在“电子世界”中。
近视防控意义重大,建立综合防控体系是必由之路,只有通过多方努力,多层次、多角度地对近视进行综合防控,才可能在这场攻坚战中取得最终胜利!
据人民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