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嫩江县霍龙门乡座虎滩村,一提起“牛”书记,老百姓都竖起大拇指,纷纷称赞他们的村书记带领百姓养殖肉牛增收致富,的的确确非常地“牛”。
“牛”书记不姓牛,名叫范崇胜,今年45岁,大专文化。2000年3月,范崇胜开始担任座虎滩村党支部书记,他默默地立下志愿:做村官一定要为村民造福,让全村有个新气象。十多年来,他一直这样鞭策自己,致力带领村民致富。
座虎滩村距霍龙门乡政府所在地15公里,距县城90公里,山高路远、地薄人稀。范崇胜上任村党支部书记开始,就发现村民们宁愿守着土地受穷也不敢承担风险去发展产业致富,即便是外出务工,大部分也是以出卖劳动力为主,村民普遍文化水平偏低且又缺技术、缺资金,收入微薄,村容村貌、村民经济亟待从根本上去改变。
如何让座虎滩村摘掉贫穷的帽子?范崇胜苦苦琢磨村里资源及致富渠道。他与村“两委”成员反复讨论,最后,根据范崇胜已有六七年养牛经验的实际,大家敲定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肉牛养殖产业”的思路,决定动员村民养殖肉牛,助推全村百姓增收致富。
村民信任范崇胜的养牛经验,都希望他“拉一把”左邻右舍,这个致富办法很快就得到了村民的支持。范崇胜随即开始行动,以自家牛舍为“校园”,向村民面对面的传授养牛技术、防病常识,帮助村民购买肉牛,对待一些特别困难的人家,他还给予资金帮助。不到一年时间,座虎滩村一下增加了五六十头肉牛,一年下来,养牛户纯收入有的达万元,少的也有五六千元。
随着养牛规模的扩大,牛肉销售成了问题。为了寻找畅通稳固的牛肉销售渠道,解决“销售难”问题,范崇胜起早贪黑,奔走在嫩江、齐齐哈尔、哈尔滨等地,收集购销信息拓销路,洽谈合作当“红娘”,消除了养殖户的后顾之忧。
随着他“示范效应”的提高,座虎滩村及邻村纷纷养起了肉牛。近几年,只有120多户的座虎滩村在他的带领下,共有30多户养殖户陆续养殖了700多头肉牛,现在全村黄牛存栏已达1000余头,成为养牛专业村,他也成为名副其实的“牛”书记。
近两年来,牛肉需求量日益增加,市场前景看好。“牛书记”范崇胜不满足现状,2016年,为了引进新技术、新品种,他成立了“嫩江县霍龙门乡崇胜养殖专业合作社”,成员出资总额达到500万元,业务范围包括组织成员肉牛饲养,组织收购、销售成员及同类生产经营者的产品,开展与养殖业有关的技术培训、技术交流、信息咨询服务,合作社从饲料配方、防疫灭病到收购销售等方面采用统一的科学饲养管理办法。村民们都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他们说:跟着“牛”书记养牛,我们既放心又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