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
——黑河团市委积极当好凝聚青年的桥梁纽带
“凝聚青年、服务大局、当好桥梁、团要管团”四维工作格局是共青团工作的新架构。黑河共青团积极建设创新型、活力型团组织,通过建立线下“门面店”、拓展联系面、优化服务网等方式,着力打造青年身边的共青团。
让青年“找得到、看得见”
拓宽团组织覆盖,让青年可以找得到共青团。以团市委机关为核心,各战线青年社会组织为“手臂”的高效综合运行机制,打通了联系青年的末梢环节。“党建带动式”、“重点突破式”、“联合建团式”等方式,推进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团建和服务型团组织建设,全年新建非公团组织30家、机关单位团组织两家,覆盖青年230余人。着力打造线下共青团“门面店”,继续加强共青团青少年综合服务站建设,全年建成服务站60个,成立事业单位4个,新增事业编制17个,向上争取经费200万元。黑河驻京团工委等7家驻外团组织吸引黑河籍外地青年2万余人,让异地创业青年找到自己的家。黑河市青年创业者协会现已招募青年创业企业、返乡创业大学生等会员100余人,广泛吸纳各路青年英才,助力家乡发展。
激发团组织活力,让青年能够看得见共青团。积极建设多元化团属阵地,将团的服务职能和青年志愿者、青联委员、专家服务团等力量打包入驻青少年综合服务站、志愿者服务站,把青年吸引在团属阵地周围。围绕打造“教育之家、交流之家、关爱之家、文娱之家”的综合型青少年综合服务站,组织各级服务站开展交友联谊、学习培训、书画展览等活动60余场次,让青年真正感受到团组织的魅力。加强各级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建设,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实用技能培训等活动57场次,受益青年1738人次。组织开展“十县百乡”分类示范创建工作,通过互学互比互查让乡镇直属团组织真正“活”起来。修炼“内功”,提升团组织自身动力。通过“编制内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模式,配齐配强乡镇、街道团组织书记。实施复合型团干部培育计划,突出培育协调资源能力,以青年人的活力盘活服务资源,强化共青团左膀右臂。
让青年“用得上、想得起”
以青年所求为吸引,让青年真正用得上共青团。找准创新创业撬动点,通过举办校园企业招聘会、政策解读座谈会、创业小额贷款等方式,让创业青年主动靠近团组织,带领他们实现创业梦想。找准精准扶贫发力点,启动了共青团助力脱贫攻坚暖心行动,“青春暖流”爱心助学联欢会、圆梦慈善助学等活动,为贫困学生、留守儿童发放助学金63万元;首届黑河市特色农产品青年电子商务销售大赛,累计售出特色农产品140余万元,帮助贫困农村青年走上致富之路。找准青年交流合作的切入点,中俄黑河—布市“六一”互访、中俄“互联网+青年创业”论坛和中俄黑河—雅库青年互访,为中俄青年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助力龙江丝路带建设。找准优化生态环境的结合点,开展寻找城市最美角落活动,深化共青团路、红领巾街建设,带动社会增强环保理念。
以青年所需为切入,让青年随时想得起共青团。组织开展“两法一例”、“平安自护行动”、法制宣传进校园等主题教育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心理疏导、思想引导、能力提升等服务。注重心理关怀和预防,开展“青年之声·中医养生”、12355高考减压等行动,拓展成长服务新方向。坚持专兼结合,成立青少年维权工作专兼职队伍,打造维权工作新队伍。组织机关干部走进社会,与青年人沟通交流,放大凝聚引导青年成效。以兴趣团体为纽带,开展“绿色长征”公益健走、青年环保骑行等活动,形成团青一家亲、团呼青年应的浓厚氛围。坚持青说团听、青盼团做,“奋斗青春最美丽”主题座谈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面对面”,向青年反馈关注问题落实情况,让团听到青的呼声,让青看到团的态度。
让青年“记得住、忘不掉”
增强团青联系黏度,让青年记得住团的指引。全面启动“1+100”团干部联系青年工作,全市团干部常态化联系青年25375人,开展互动活动7559次,热度排在全省第二位。“走近青年、转变作风、改进工作”大宣传大调研活动,让共青团工作更接地气、更走青心。开展了“学讲话、话改革、谋发展”主题机关开放日活动,组织50余名团员青年参观团市委机关和团史馆、开展破冰活动、举行专题座谈会,实现团青“零”距离。
深化思想政治引领,让青年忘不掉党的主张。扭住关键牛鼻子,抓住理想信念教育不放松,“我的中国梦”、“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核心价值观记心中”等活动,在青年思想中烙下“永远跟党走”的印记。借助双微平台开展“文明缅怀,勿忘先烈”、“争做文明守法好网民”等主题活动,引领青年在网络中唱响了青年好声音。实施产品引导战略,创作青年易学易懂的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解读文章、“青年学党史”文化产品5个,让青年领会党的主张。树立榜样做典范,组织青年五四奖章、优秀志愿者、美德少年等系列评选,开创《黑河日报》“青春之光”专栏,宣传我市一线职工、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普通青年,不断引领向上向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