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2年间,黑河镇内进步青年韩哲一、胡宇翔、申吉庆等经常聚集在爱国人士韩子和家中谈论抗日救亡、如何寻找共产党的事,苦于在当地找不到共产党组织,商议到苏联去寻找,寻求救国的真理。他们的抗日爱国行为,引起了苏联驻黑河领事馆的注意。领事馆委派一个姓魏的中国人与他们建立了联系,并很快为他们找到许多进步书籍和宣传共产主义的资料。这些共产主义宣传在黑河是第一次,为这些青年学生最后走上抗日救国的正确道路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寻找共产党,找到抗日救亡的道路,经过在苏联驻黑河领事馆胡宇翔的多方联系,通过领事馆周密安排,韩哲一等8名青年学生先后分四批秘密越过黑龙江,前往苏联列宁学院阿穆尔伯拉格分院学习。第一批有郭廷福、申吉庆;第二批有王文波等;第三批有李季、汤文勇;第四批有王玉(原名宫德华)、韩哲一等。这些青年学生多数在苏联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少共)或苏共党组织。后来,有的被派回国内参加革命斗争;有的直接在苏联参加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成为国际共产主义战士;在复杂的革命斗争中,有的人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1932年6月,马占山任命陈大凡为绥滨县抗日县长后,陈大凡带领由来自云南、山西、北平、齐齐哈尔等地爱国学生30多人组成的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从黑河向绥滨进发。一路上散发《告中国军民书》、《告日本士兵书》、《告朝鲜士兵书》等抗日宣传品,对广大民众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1932年8月20日,黑龙江省政府任命陈大凡为绥滨县县长,在绥滨县中兴镇成立了抗日政府,这是黑龙江省最早的抗日政府。在绥滨县广大群众的支持下,陈大凡很快便组成了绥滨县抗日人民自卫军。由于多支抗日部队的加入,自卫军逐渐发展壮大,由原来二三百人发展到1000多人,队伍的名称改为黑龙江省抗日人民军。1933年3月17日凌晨,驻富锦日军司令小滨集中1000多人向绥滨县政府驻地中兴城发起进攻。面对装备精锐的敌人,抗日部队毫不畏惧,用简陋的武器同敌人战斗,在两天半时间里,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终因寡不敌众,抗日自卫军最终败退,陈大凡身负重伤入苏救治。1933年秋,陈大凡伤愈回国后,在好友刘焕章的帮助下,乔装成商人,躲过了敌人的悬赏缉拿,于同年底乘火车到了北平。1935年1月,由中共党员李向之介绍,陈大凡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前,陈大凡主要从事统战工作和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之后,陈大凡到了晋察冀革命根据地。1945年“八一五光复”后,于10月23日受中共中央东北局委派,同王堃骋等19名老区干部由晋察冀到达北安。1945年11月13日,黑龙江省政府成立,陈大凡任省政府主席。这是当时东北地区第一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省政府。
1934年6月,韩哲一受组织派遣由苏联回国,在黑河一带收集日本占领军情报。同年由于叛徒出卖,在瑷珲卡伦山被捕入狱。1935年至1937年,韩哲一先后在黑河、齐齐哈尔两地日伪监狱坐牢。先在黑河关押了两年,后移交齐齐哈尔黑龙江省高等法院审理。因日伪当局找不到确实证据,第二次开庭草草定了个“不法入境”罪,判了一年徒刑。韩哲一在坐牢期间,仍坚持进行抗日宣传活动,使一名董姓青年看守深受教育。后来,这个青年投奔东北军升至团长,之后又起义参加了八路军。“七七事变”后,韩哲一和狱友杨一夫一起,从东北返回家乡山东,在河北南宫找到八路军一二九师宋任穷部,参加了八路军。
1934年,中共北满省委曾派陈涤新到嫩江县任特支书记,在嫩江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另据敌伪档案记载,日伪时期曾有共产党人士张静兰在黑河一带活动。
据《黑河抗日斗争史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