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伦春族萨满教信仰民俗文化中,造型艺术作为信仰民俗的行为艺术,主要表现在萨满服饰及工具装饰上,从不同的视觉审美角度,比较完整地以造型艺术形式展现在鄂伦春族同胞面前,起到了普及原始宗教文化的社会作用。
鄂伦春族的萨满服基本上由:神服(萨满嘿)、神裙、神裤、披肩(家哈屯)、铜镜(屋克吞)、铜铃(夸昂特)、飘带(塔卡)、神帽(布播嘿)、遮面绶丝或皮条遮面饰以及神鼓、神鼓槌(也称神鞭)、神鞋、神棍、神偶、神像盒等组成。鄂伦春族的萨满服主要以鹿皮或皮制作,窝领、对襟,一件萨满服需要两到三年内才能完成,经过复活仪式(是指经过祭祀神服仪式,让萨满服获得了一种神力,才能被称之为“神衣”,在此之前还不能算神衣)后,才能成为萨满服。
鄂伦春族萨满服饰,由神衣、神帽组成,皮质神衣上罩上布面,袍服长约1.3米。神服上饰有多种物件,有护肩(哈甲波屯),造型似围嘴形,呈月芽形状,护身(聂勒波屯)从胸部到膝部,黑布做底,上面绣有彩线花纹饰,底边坠穗,左右各有一块,护身上有四排铜铃,飘裙上坠几十条各色飘带,带上绣有禽兽、树木、日月等图像。胸前一边饰3到8面铜镜。长铃(布皆兰)是用紫铜或用铁片制成的,上细下粗,呈圆锥形,有20多个,缝在皮围上,皮带系在腰上,铜铃在腰后。
萨满鼓,直径一般在50厘米左右,其上蒙狍子或是獐、鹿皮。鼓的背面框架梁上穿以皮条绳,呈“十”字形皮条抓手。在“十”字皮条绳交点上多以环形铜圈相连,作为手抓的位置。鼓槌,鄂伦春又称为“神鞭”。萨满服饰的神帽上,都有较大的金属(铜铸的)鹿角饰。神帽顶部都饰有鸟形,双肩上也各有一只鸟形。
鄂伦春族萨满服,对襟上饰有四对皮编织的扣,脖领上缀饰串珠项链,胸前有两层布拼的方格形饰片,上绣有云卷纹花饰(补花),间绣有山花、鱼、鹿、飞禽等图像。后背上也有一块双层布拼的大方格形饰,上绣有心脏形桃花状图案,它象征萨满对所领诸神的忠诚,袖子的下方有以皮剪成的日、月、星等造型。后腰缀饰有两尺左右长的飘带,腰围上绣有长方形云纹图案,整个神衣体现了萨满教的天穹崇拜及图腾崇拜文化意识。
现在,逊克县新鄂鄂伦春民族乡的德淑兰、莫秀芳、莫宝凤,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的莫桂珍、莫桂蓉会制作鄂伦春萨满服饰及用具。鄂伦春萨满服饰及用具在中国民族博物馆逊克鄂伦春分馆和爱辉区新生乡“岭上人展览馆”展览和收藏。特别是德淑兰(2007年被中国民族博物馆颁发了民族工艺师)制作的萨满服饰,被中国(北京)民族博物馆和黑龙江省考古队以及逊克县鄂伦春博物馆永久收藏,体现了鄂伦春族民间文化遗产永远传承和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