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 黑河寻古●卡伦山村里话满语
http://heihe.dbw.cn   2010-01-29 14:31:17

  坐落在黑河市爱辉区四嘉子满族乡东南方向的卡伦山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满族村。它历史悠久,自清朝年间于此设卡伦,在抗击沙俄侵略军阻击战中,清兵英烈葬埋于松林中。卡伦山村面对黑龙江,背靠郁郁葱葱松林,自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居住七十余户,姓钱、关、何满族大户。后来山东一些移民落户这里,当时这里居住着许多满族居民,对满语并不陌生,上岁数老人都能说几句,年轻人听不懂,也不愿学,所以语言环境日渐狭窄。如今会说满语的人屈指可数了,会说满语的老人在我们听觉中渐渐离去了。据网络百度《满语满文》何荣伟、赵政戬专著中写道:“语言是人类无形的文明遗产,它比有形的遗产历史更长久,更珍贵。一种语言是一种积累,传承都会有数千年。”由于历史的变迁,如今满语已成为一种濒绝的语言,人们带着一种焦急与惋惜的心情寻访,欣喜的是一些专家、学者来黑龙江、来黑河爱辉区卡伦山村和其他满族村探访会说满语的老人,搜集、整理满语。近日,我有幸在四嘉子满族乡卡伦山村见到一位会说满语的老人——钱长财,这些年,钱老毫不保留地向来访者介绍着满族语言。

  今年八十岁的钱长财老人,一头银发,身体硬朗,这几年他成了“忙人”,先后接待一些研究满语专家、学者,像北京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王硕研究生和其他几位学生;省城研究民俗的学者也来到卡伦山村与钱老了解满语。钱老说,北京的王硕老师专程来我家两次,又照相、又录像,用满语与我交流,不停地用本记录着,了解我们满族的原籍、方言和我们家家谱,后代都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事情,我领着他们寻访其他满族老人。我问他们做什么用?王老师说课题组来东北主要是了解搜集、整理黑河市爱辉区一带满族的语音、语言与其他地域满语的差异。我被他们这种敬业精神感动!

  钱老回忆:“我出生在这里,母亲是满人,姓付,童年时代我跟母亲学会了满语,都是一些日常用语。村子里有我许多亲属,交往中我又学会许多满语。我们兄弟四个,三个哥哥都会说满语,大哥钱畅他不仅会说满语,还会书写一手满文,上过‘国高’,已不在了。我们家族有家谱,追溯到五代吧。”钱老对我说了几句满语,像吃饭——“不达折密”、你好——“西三”、种地——“唔仁泰力密”、穿衣衫——“欧特库”、喝酒——“唉来凯,勾欺密”、大人——“啊木娘妈”、妈妈——“额娘”、孩子——“唉吉唔色”、人民币——“加额”,现在村里还有几个岁数大的老人会说满语,聚在一起唠嗑,年轻人听不懂我们说些什么,好在王老师他们来搜集、整理,我心里非常高兴!也了却我的一大心愿。钱老又回忆起前年夏天王老师第二次来,在饭桌上唠家常,他给我解释,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满语支,像满族姓氏:那拉哈拉氏(钱姓)、瓜尔吉阿拉氏(关姓)、赫舍勒阿拉氏(何姓)等。

  现在满汉语言相兼,二者融为一体,天衣无缝。汉语中用满语的地方很多,比方说东北人常说:“啰唆”、“喇忽”、“捅娄子”、“糊里巴涂”、“折腾”、“姑爷”、“勃勒盖”、“累赘”、“马马虎虎”、“磨叽”、“倒腾”、“集合”等等都来自于满语。听了王老师这么一说,我也明白许多。

  告别了钱老,引发我更多的思绪。时代在变迁,满语使用范围越来越窄,会说满语的老人渐渐地离去,令人惋惜,它留给我们久远的记忆。如何保留少数民族语言(不仅仅是满语),保持他们的原声原貌,应该引起我们后人的关注和重视。如今许多少数民族村屯正在努力打造本民族旅游文化品牌,注重民族文化中外在居住环境、生活用品、服饰、民歌及饮食,而对本民族的语言解说就显得缺失了。制作少数民族语言影像宣传片,让后人更多地了解边疆地区少数民族,也许是对民族历史一个很好传承。

作者:张金生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