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黑河历史文化资源 正文
爱辉区部分村屯名字由来 1.4
http://heihe.dbw.cn   2010-01-04 10:57:22

  爱辉区在原有115个村屯的基础上经过合并为现在的89个行政村。这些村屯的建立和名称的由来却鲜为人知。笔者根据爱辉档案所记载的资料把部分村屯的由来向广大读者做以介绍。

  爱辉村:康熙二十三年(1683年),为了抗击沙俄侵略,清政府在黑龙江支流精奇里江口建立了瑷珲城。因瑷珲河得名。与此同时,萨布素被任命为黑龙江将军,统领乌拉(吉林)、宁古塔。由于隔江交通不便,第二年清政府又在其对岸江右建筑了一座新城,也称为瑷珲。1685年将军驻地也随之迁移,前者称旧瑷珲或瑷珲旧城,后者称新瑷珲或瑷珲新城。

  瑷珲又称“爱乌”系达斡尔语“爱乌”一词的变音,是“可畏”之意。又一说法瑷珲二字系满语母貂之意,因当时此地产貂甚多故名瑷珲。另瑷珲也称爱呼,其意已失传,而当地会说满语的老人读黑色为撒合连,龙为穆都类,不过由于龙重音在都上,类音一般很轻,听起来就成了穆都,所以满语黑龙连读成了撒合穆都,汉字译写爱呼。“中华民国”仍沿用,解放后于1956年改为同音爱辉。1957年建爱辉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建大队,因位于爱辉镇所在地,故名称爱辉生产大队。1984年建爱辉村民委员会。

  拉腰子:1896年已经形成,其名称由来是从爱辉去西岗子拉荒走近道中间歇脚打尖之地,原有一家饭店,后来刘家、徐家、郭家、韩家搬此定居形成村屯,拉腰子的来源是这地是中心站,西岗子到这是18里,爱辉到这里也是18里,腰是一半的意思。人们称为拉腰子。分为前后拉腰子两个自然村。

  窦集屯:该村名来自清朝窦尔墩发配于此地,生育后代形成村屯(1896年已有此村记载),清朝称窦家屯,民国称窦集屯,此名系历史沿用。

  欢洞村:本村1896年已有,是头道沟曹家的地营子,因村附近出獾子,故称獾洞屯,后在北面又形成村屯,也出獾子为其区别将獾洞屯改为前獾洞。民国时本屯张姓老师将獾字改为同音字“欢”沿用至今。现前后欢洞为一个行政村,两个自然屯。

  高岗村:本村1896年已有,叫过东树林子,后称内道沟。民国时称东三道沟。这里开始居住的是张家、李家、邓家、胡家。解放后仍沿用。因此屯地势较高,现改称高岗屯。

  四嘉子村(别名大四家子):清光绪二十六年(1862年)有付、康(现改为关姓)、李、徐四家由黑龙江东六十四屯的段山屯迁往现居住地,在此地种地定居建屯的,随之户数增多屯子的规模比较大好几排大房子,院子都是用木板夹的障子,所以又叫大四家子。民国八年爱辉县建起十三座小学,因称“家”字的太多,例小三家子,大五家子等。故被当时县长孙荣图把大四家子的“家”字改为“嘉”字,同时去掉“大”字为现在的四嘉子。1945年前称为四家子,在四家子堡领导下,1945年后称四嘉子区四嘉子屯,解放以后又称四嘉子乡四嘉子屯,1958年后称四嘉子公社四嘉子大队。1983年建立东四嘉子村委会。

  小乌斯力村(小武寺里):此屯在1900年前就已存在,民国称小乌克萨力,因多次变动名称来历含义说法不一。比较接近的说法,此屯吴姓多,满音“乌”。家的满音为“斯力”因屯小故曰“小吴家”,满音“小乌斯力”。

  卡伦山村:此村1651年就有,当时称乌鲁斯。1855年称奥乌尔托克索,1727年清朝于此设卡伦(更番侯望之所)称卡伦山。1956年初级社,称爱国农业生产合作社。1958年建大队,因位于卡伦山故称卡伦山大队。1983年建立卡伦山村。

  长发屯:在长发屯经省考古学家挖掘,发现有金代的遗址、遗骨、遗物。在1651年以达斡尔族人名“科科雷”为屯名,后在满清时1898年以前因屯内被江水冲吃一条长豁口子,满族人就称该屯叫“长霍子”又叫“绰霍子”,在1907年以后改为汉语命名为长发屯一直沿用至今。

  达音山(别名米海洛夫):1885年一户关姓由齐齐哈尔来此地对俄经商,1925年形成屯落当时定名为米海洛夫。1940年前后而改名为达音山,以屯北达音山(达彦山)定名。

  霍尔沁:该屯1871年前系鄂伦春首领驻地,称赤鳞衙门,该屯定名为霍尔沁(鄂语),后来汉人逐渐由齐齐哈尔迁居此地,鄂伦春人迁走,此名为历史沿用。

  达音炉:1915年由王、韩、关几姓来此种地,后因鄂伦春打猎居住法别拉河畔,发现北山有发音的回声,故称达音炉。

  纳金口子:1921年建立,当时是鲜族人金兴珠几家来此地种水稻。1937年日本人来此地采金子,并在此地修铁路修大桥,1938年建成通车到桦皮窑。因当时采金村北有个出金子的纳金沟,故定名为纳金口子。

  二站:1684年清朝从瑷珲至富裕设十个驿站,此站称额雨尔站(蒙古语鱼油的意思)又因此站从瑷珲往西排为二站,伪满改称二站,解放后继续沿用。

  富拉尔基:该村明永乐六年(1407年)已形成,当时称呼拉尔吉的卫,后演变为呼拉尔吉,是达斡尔语红色岸边之意。现演变为富拉尔基。

  新民屯:日伪时期由老青屯、托力木、梁集屯迁来住户定居,是新移民点,故称新民屯。

  罕达汽:本村1926年已经形成,这带原是鄂伦春族放牧地域,罕达,跑马的意思,汽,沟的意思,合意跑马沟,故称罕达汽。

作者:盖玉玲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