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九月,正是小兴安岭绚丽多姿的季节,黑河市爱辉区新生鄂伦春民族乡迎来了首届“古伦木沓”节。
“古伦木沓”为鄂伦春语,意为祭祀火神。自古以来,鄂伦春人崇拜火神,每到年节或吉日,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门前燃起篝火,并焚香跪拜祷告,以求火神保佑平安,长此以往,形成了一种世代传承的民间习俗。“古伦木沓”节不单是祭神祭祖日,它还蕴蓄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内涵,但由于种种原因,节日活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基本停止,一些传统民族文化活动濒临消失。2006年,鄂伦春族“古伦木沓”节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为进一步抢救和保护鄂伦春民族文化遗产,爱辉区在新生鄂伦春民族乡成立了“古伦木沓”节筹备组,聘请鄂伦春族退休乡干部和60岁以上鄂伦春族老人,对他们的民族文化进行了深入了解,并邀请省鄂伦春族研究会人员和省内外鄂伦春同胞共同庆贺这一节日。经周密筹划,精心组织,这次“古伦木沓”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活动中,200多名鄂伦春族同胞进行了打布鲁、拽棍、颈力、夺山头、射箭等传统的体育比赛,夜晚拢上篝火,唱起欢快的民族歌曲,跳起轻盈优美的“红普嫩”舞,一时间,欢声雷动,熊熊篝火点燃了鄂伦春同胞们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