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风风光光”,可以理解为事业成功,名利双收,建功立业,声名远扬,与鲜花掌声相伴,让世人不胜羡慕。而“堂堂正正”,就是为人正直、清白、爱憎分明、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上不愧天、下不愧地。
一个人如果既能堂堂正正又能风风光光,两者并行不悖,鱼与熊掌兼而得之,那自然是最好不过的上上之策。但在现实生活中,这两者常常会发生矛盾,不能左右逢源。风风光光,可以说是所有人的共同追求,人人都渴望事业成功、出类拔萃。然而,由于种种主客观因素的限制,真正能做到风风光光的人并不多。可是,还是有些人,为了风风光光,居然要牺牲“堂堂正正”。譬如,为了追名逐利,不惜趋炎附势,请客送礼,四处钻营,抱大腿,找靠山,不要人格和尊严;为了功成名就,不择手段,尔虞我诈,欺上瞒下,弄虚作假。他们虽然捞到了“风风光光”,但却失去了更宝贵的“堂堂正正”;自我感觉也许不错,但不知有多少人在背后痛骂。而且,他们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风风光光”,也是难以持久的,一旦事情败露,反倒会身败名裂、让人耻笑。
我们的古人是一向很注意“风风光光”与“堂堂正正”的辩证关系的,庄子提倡“内圣外王”;春秋左氏传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把“立德、立功、立言”当成人生三不朽;儒家又格外推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提倡“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果说立功就是风风光光,那么立德就是堂堂正正;如果说治国平天下是风风光光,那么修身齐家就是堂堂正正;如果说兼济天下是风风光光,那么独善其身就是堂堂正正。显然,“风风光光在多数时候可遇而不可求,毕竟“治国平天下”的机会就那么多,但“堂堂正正”,只要愿意,用心去做,每个人都能做到,正所谓“人皆可为尧舜”。
还要看到,“风风光光”常常是一阵子的事,而“堂堂正正”则是一辈子的事。无论是谁,都不可能永远风光、处处风光、事事风光,享有不尽的掌声鲜花喝彩,再露脸再轰动再风光的事,也会很快归于平淡甚至沉寂。因而,“风风光光”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好比山珍海味,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稍纵即逝,只能偶尔为之,不可能顿顿如此;而“堂堂正正”,对一个人来说,则好比家常便饭,虽然平淡无奇,但很养人,可以忠实可靠地伴随我们一生一世。
由此可见,做人,要风风光光,更要堂堂正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