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2月23日消息,新近公布的《黑龙江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规定,自2016年起,黑龙江省各级医疗机构医师均可在全省跨市、县、区行政区域多点执业注册并不限定执业地点数量。
黑河市卫计委医政医管科科长杨威介绍说,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城市,该政策已经在黑河试行三年,三年来,黑河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大夫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个人意愿选择到下级医院从事医疗活动,极大地方便了基层地区的百姓就医。此次政策在全省开放,黑河百姓将有机会足不出户,享受省城名医专家的“上门服务”。
然而更多的百姓对于医生执业政策的了解,源于曾在朋友圈里疯传的一条“新闻”:该消息称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产科执业医师李芊,在火车上帮助危急中的产妇生下孩子,但因为孩子诞生后出现了羊水吸入性肺炎,李芊被患者诉至法院。法院认定,李芊在规定的执业地点外从事医疗行为,属非法行医,判决其赔偿新生儿住院费和家属误工费等近1.5万元。
上述消息最终被证明是一则谣言。但谣言退场,该事件却引起了网友对《执业医师法》中关于医生执业地点规定的空前关注。
按照医生只能在一个注册地点执业行医的规定,黑河的患者若因医疗条件所限不能在当地得到救治,通常要跑到省城哈尔滨乃至北京、上海的大医院,舟车劳顿千里奔波,人在他乡种种不便,让本就痛苦不堪的患者雪上加霜。而医生多点执业,完全可以只“劳烦”医生不折腾病人,大医院掌握高端医疗技术的专家利用闲暇到小医院出诊、手术,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患者,两相受益,好处多多。
“开放医生多点执业,是未来医疗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黑河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张永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项政策的实施,有效缓解了目前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据张永林介绍:为缓解大医院就医难的问题,目前新农合政策鼓励农民患者在家门口就医:在乡镇卫生院住院,起付线100元,报销比例90%;在县区级医院住院,起付线500元,报销比例75%,而转往省级以上医院的,起付线800元,报销比例只有45%。国家近年来对乡镇、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投入,更新设备,平衡医疗资源的配置,但因为百姓更信任大医院的专家,很少有人选择到乡镇卫生院就医,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医生多点执业的实施,省级医院专家深入市、县、乡医院,市、县医院专家经常下乡出诊、手术,可以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医疗费自负比例又大大减少,新农合的医疗惠民政策,才真正达到了惠民的目的。西岗子镇东曹集屯村74岁村民吕胜友五年前因心脏病在哈医大四院做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6年来为复查多次千里奔波,他说:“要是有省里的大夫能在家门口做手术,能来给复查,谁还吃苦受罪地一趟趟跑哈尔滨?住院费少报销二三万,这些年的车票钱也没少花!儿女们陪着,还得请假耽误工作!”
医生多点执业,不仅方便了患者,也对医生的成长大有益处。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副主任李玲接受采访时说:“大医院专家到下级医院出诊、手术,对基层医生来讲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无论是临床经验的请教、疑难问题的咨询,还是配合手术时观摩学习,专家的传帮带作用不可小觑。”
但采访中记者也听到了不同的声音,多数医生对这项政策能否顺利实施表示了忧虑,多点执业虽然有望达到患方与医方的“双赢”,但医生执业的“自由度”毕竟也还有限,比如院长们担心名望大的医生在其他医院执业影响本院工作,甚至把病人带到其他医院,也是人之常情。医生多点执业的顺利实施,肯定需要出台其他的相关配套政策。盼望着看病方便的患者和执业自由的医生们,都在翘首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