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爱辉区始终坚定发展信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全力推进“八项提升工程”,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重点项目开复工35个,完成投资36.08亿元,增长14.5%,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两个。兰天绿色建材一期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红河谷滑雪场改扩建项目当年建设、当年使用。引进超亿元项目3个,实际到位资金25亿元。
“三农”工作再创新佳绩。全力推进三江治理黑干堤防工程建设,完成征林征地2040亩,工程进度居各标段前列。30家企业产品实现质量追溯,种子质量监督检验站通过国家资质认证。实施优质绿色“菜篮子工程”提升计划,建设温室和大棚4.5万平方米。建设农业科技园区16个,优质品种利用率100%。发展北药3500亩、蓝靛果忍冬370亩、改良野生榛子750亩,大牲畜存栏6.1万头,水产养殖7.8万亩。
旅贸发展迈出新步伐。加快境外园区建设,和兴建材产业园区引进入驻企业5家,对俄农业开发主体增至5个。推进瑷珲古城整体开发,主要景区景点实现4G或WIFI信号全覆盖。新生村、外三道沟村分别获评“全国首届乡村旅游模范村”和“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桦树皮手工技艺馆开馆,莫日根国际狩猎场完成前期。与上海、江苏等地开展跨区域联合营销,实现旅游收入5.39亿元,增长15.6%,接待旅游人数138.7万人次,增长18.2%。
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将“互联网+”行动上升为全区战略,互联网“+创新”、“+教育”、“+社区”、“+农业”、“+商务”全面铺开。成立瑷珲“互联网+”中俄青年创业中心,跨境电商蓬勃发展。增强金融服务能力,组建义鑫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金禾经贸上报新三板监管部门审批,中兴牧业进入上市资产审计评估阶段。创新农村金融合作模式,发放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1.14亿元。组建教育集团4个,第五小学、第五中学成为黑河学院附小和附中,义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创新服务方式,开办花园街免费餐厅,累计服务社区居民4万人次。
民族事业呈现新面貌。率先倡导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6”模式,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争取少数民族发展资金2073万元,列全市首位。开展对外交往和民族互访23次,民族文化实现跨国交融。
生态建设迈上新台阶。国家生态区创建通过省专家组评审。胜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二期工程全面启动,公别拉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刺尔滨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完成组建。深入开展打击“三毁”专项行动,查处涉林案件74起。造林绿化2万亩、森林抚育13万亩。建设防火路100公里,连续19个防期无重特大森林火灾。
人民生活质量又有新提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全年民生支出10.67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的62%,18件民生实事全面落实。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发公益性岗位1075个,城镇新就业3153人。新建瑷珲中小学教学楼,完成5所学校运动场改造。完成14所村级文化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篮球馆改造。1177户偏远农村家庭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完善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完成张地营子中心卫生院业务用房和4所卫生院周转宿舍建设。新农合三级政府补助标准每人每年由320元提高到380元。在全省率先兑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调待政策,补发基础养老金170余万元、惠及9451人。发放城乡低保家庭一次性生活补贴、高龄老人津贴、优抚对象抚恤补助、困难群众救助资金1015.5万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提高13.8%、实现“十一连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