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田间地头劳作的农民,整日与泥土打着交道,但浑身却充满着艺术细胞,吹拉弹唱,无所不能。他常年活跃在农民身边,为老百姓送上喜闻乐见、充满浓浓乡土气息的节目。他就是孙吴县腰屯乡山河村农民解照政,远近闻名的“草根文艺人”。
1月20日,记者来到了解照政在县里的家,一进他家门,就看到老解在茶几上摆弄着他那些心爱的宝贝:有吉他、二胡、箫、葫芦丝,还有唢呐,这唢呐有大的、小的、还有双喇叭的。
“这小的唢呐是几个人扭秧歌时吹的,这大的是秧歌汇演时吹的,秧歌汇演时人多,这大的唢呐能盖过别人的,吹起来特过瘾!”老解介绍他那些乐器,“这双喇叭的唢呐能吹出两种声音,就像二重唱。”
老解轻声吹了几下唢呐,又拉了几下二胡,弹了几下吉他。“在城里,不像在农村,不敢大声吹,怕扰民。”老解说,“平时只能摆弄摆弄,没事我就跑到广场、去对面的树林里尽情的吹。”
今年62岁的解照政是腰屯乡山河村的一位地地道道的农民,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才华可是在十里八村都出了名的。
1976年,解照政从老家山东莱阳来到了山河村,转眼40年了,以前生活条件不好,早晚忙碌只为填饱肚子,但如今,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老解又拣起了小时候儿就酷爱的“吹拉弹唱”。
解照政在村里是出了名的“大明星”,常常要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农忙时也顾不上自家的庄稼,一走就是好几天。
“一开始我是不愿意,后期我寻思他还是去吧,人家打电话让他去没办法,有的时候我就自己铲地、拔草,最后一寻思我也支持他了。现在不用种地了,他愿意怎么吹就怎么吹。”解照政的老伴王凤鲜说。
老解虽然每天都很忙很累,但能为乡亲们带来快乐,能传播黑土文化,做一名快乐的使者,他说再苦再累也值得。
“我是生活困难的时候也好,是现在也好,始终我也没把这个东西扔下,反正就是好乐呵,有时候活干完了,就娱乐娱乐,乡里了、县里了都去,屯子里更不用说,别看我岁数大了,我还在准备着一些更好更精彩的节目,以后还上场给大伙儿演出,比如说整一整唢呐独奏、葫芦丝绝活啥地。尤其现在党的政策又这么好,我是越活越有劲儿啊!哈哈!”老解高兴地说。
“解叔他酷爱音乐,熟悉各种乐器的演奏,在村、乡、县各级部门组织的活动或农村艺术节活动中都有成功的出演节目,获得了很多证书,得到了很多荣誉。在他的带动下,我村的文化也逐渐丰富起来,很多群众都参与其中,促进了和谐,增加了团结。”陪同记者采访的山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孔旭介绍说。
陪同记者采访的腰屯乡副乡长李鹏介绍,为更好地推动农村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满足百姓业余文化生活,腰屯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加大对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完善村活动室和文化广场,增添器乐器材,让百姓能够更好的融入文化生活中来,得到业余文化生活所带来的欢乐。下一步我们将对示范村和示范户加大培养,重点培养像解照政这样热爱文化的文艺人才,带动更多的百姓,投入到文化事业中来,推动腰屯乡文化事业大繁荣大发展。
说着说着,老解开始表演他的葫芦丝绝活:用单鼻孔吹奏用50多米塑料管连接的葫芦丝。悠扬的葫芦丝在屋中回荡,却是别有一番韵味。
“解叔表演的葫芦丝绝活在县农民艺术节上一炮打响,在场观众叫好不绝。”张孔旭为村里有这样的“草根文艺人”特感自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