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3月8日讯 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的奶牛养殖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组织。2007年8月份,伊拉哈镇黎明村在原来奶牛协会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合作社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了标准化奶牛舍5栋、青贮窖5000立方米、机械化榨奶站2处,总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的奶牛养殖园区。进入园区的奶牛养殖户138户,存栏奶牛650头,年产鲜奶2200多吨。奶牛养殖人均年增收达4000多元。奶牛养殖已成为黎明村的支柱产业和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原则的基础上,先后有黎明、永发、三星、五四、晨光、兴隆、红嫩、古城八个村群众加入了合作社。
合作社多次受到省、市、县及伊拉哈镇党委和政府的多次赞誉和奖励,理事长王乐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和黑龙江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适应市场要求抓住有利时机、创立奶牛养殖合作社
早在2000年前,黎明村的养牛户有30多家,但都是以养黄牛为主,且以散养独放的方式,分户经营,“牛经济”发展十分缓慢。养牛大户王乐春看到奶牛养殖业在不断升温中蕴藏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于是王乐春卖掉全部肉牛,买了50头奶牛。在他的带动下,人们纷纷甩掉黄牛,换成了奶牛。为了规范奶牛养殖,形成组织管理,应对市场风险。使全村奶牛购销有路,质高价好,增加养殖奶牛的经济效益,王乐春根据本村的情况,2003年3月份组织成立了黎明村奶牛养殖协会。确立了为奶牛养殖户服务的根本宗旨。到2007年底,全村奶牛养殖户发展到130多户,奶牛存栏500多头,黎明村牧业人均收入增加795.5元。于2007年8月组织成立了嫩江县伊拉哈镇黎明村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
推广青贮玉米的种植、增加了农民经济效益在黎明村奶牛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随着养殖奶牛数量的增加,全村青贮玉米的面积越来越大,合作社还积极组织农民为奶牛户种植玉米和青贮玉米,并与养殖户签订青贮饲料收购合同。使全村每年玉米种植面积都在2000亩以上,通过奶牛的过腹增值,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效益,每年使全村农民可增收150多万元。仅2009年,合作社就为养殖户解决饲料300多吨,饲草600吨,组织种植青贮玉米50公顷,为养殖群众节约费用80.8万元。
通过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养殖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
奶牛养殖合作社成立后,积极争取与龙头企业合作对接为广大成员谋利益。2002年,与完达山乳业集团对接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乳业集团一次性投资60万元,在黎明村建起了一处500平方米可供48头奶牛同时完成榨乳的机械榨奶站,奶站为奶牛养殖户全部无偿榨乳。集团拉奶车每天定时到奶站收购拉运鲜奶,这样“产加销”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全村养牛户。在价格上,实行价格保护政策,企业给养殖户的价格还高于奶价市场。今年上半年鲜奶市场收购价格骤降,其他乳业最低价达1.5元/公斤,而合作社内完达山乳业集团给的是2.2元/公斤,增收效果十分明显。
合作社每年可向厂家交售鲜奶2200吨,奶资500多万元。黎明村因此也成为完达山乳业集团的鲜奶生产基地,真正实现了“大企业”与“小农户”之间的有效对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