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多种经营富了这个屯 1.28
http://heihe.dbw.cn   2010-01-28 15:00:40

  东北网黑河1月28日讯 一条水泥马路从小屯的中间穿过,两边红墙白瓦的砖房成了这个小屯的主基调,这就是北安市通北镇兴东村的宋英屯。清晨,这里机械轰鸣、牛羊撒欢儿,孩子们坐上班车去上学,大人们驾驶着拖拉机耕耘在田间,也有成群结队的人们骑着摩托或开着农用车拉着自己的产品走向市场。在这个300多户、1200口人的村庄里,一年四季很难找到闲人,他们都在忙着手里的活计,他们都在编织自己美好的远景。这个屯去年虽然农业受灾严重,但是村民靠多种经营,人均收入至少8000元,远远高于附近村屯农民的收入。

  处处豆腐坊

  宋英屯的房前屋后,到处是晾起的乳白色的纱布,谁家门口有这一片一片的纱布,谁家就是一个豆腐加工厂。全屯的豆腐坊就有60多家,一到农闲季节,做豆腐的还要增加几十户。这个屯的农民以做干豆腐为主。在通北镇这个大市场,这个屯的干豆腐打出了品牌,一枝独秀,不少农户因为做豆腐发了家。

  村民张玉玲做豆腐已经有十个年头了,每天100公斤的加工量,自己家20亩土地的大豆原料只够生产两个月,他们还要收购村民的大豆加工。这些年张家盖起了120平方米的砖房,买了“四轮子”和微型车,银行里也有了存款。

  青年农民李福结婚后日子始终不富裕,家里住的是土房。看到别人做豆腐挣到了钱,他也东挪西凑,支起了豆腐坊,不到5年工夫,盖上了砖房,还供着孩子在通北一中读书,妻子王秀华说,有了这个豆腐坊,孩子上大学我们也不用愁了。

  牛羊满山冈

  每天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屯里的牧民便哼着小曲,甩起长鞭赶着心爱的牛羊开始一天的劳作。这个屯虽然只有南山脚下零星的牧场,牧草不多,但是他们还是愿意把牛羊赶到这里,让它们运动健身。几年来,全屯奶牛已经增加到480多头,实现了户均1.5头的规模。随着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屯里出现了一些饲养大户,饲养8头以上的有24户。2007年,这个屯建立了机械化榨奶点,现在镇里的人有喝鲜奶的习惯,他们看到屯里实行了集中挤奶,卫生又不能掺假,每天利用散步的机会到这里取奶,因此他们也增加了零售鲜奶和小区送奶的业务,使每斤鲜奶增值0.3元。全屯通过开展此项服务增收3万元。

  王成军是屯里的困难户,2001年儿子已经到了娶媳妇的年龄,当时家里实在拿不出钱来,王成军就投亲靠友借钱买了两头奶牛,不到4年工夫,他靠养牛不但还上了外债,也给儿子攒够了娶媳妇的钱。

  废品收购忙

  几年前屯里出现了收购废品的农民,他们推着自行车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吆喝着。

  50多岁的山世国也加入到这个行列里了。他说干这一行不要什么本钱,只要不怕脏、能吃苦就可以。他每天骑着自行车,带着盘子秤,就能挣几十元。遇到小买卖就用自行车驮着,遇到大活儿,就要雇上小马车。其实他们干的就是帮助城里的居民收拾卫生,把不要的东西给归拢一下,然后再送到大的收购部。他们与大的收购部业务联系比较多,相对收购他们的价格也高点,有时一斤的废品还挣不到5分钱,但他们还是乐此不疲。

  这几年屯里收购废品的人越来越多,已有40多人加入到这个队伍里来,而且收购的规模也大得多了。村民赵春雨为了收购废品还特意买了一辆农用车。赵春雨领着儿子经常到黑河、长水河一带去收购。老赵说那里的废旧农业机械配件特别多,我们收购时,他们从不计较价格,都是估价卖给我们,而且每次都帮助我们装好车,到那里收购我们每次都有几百元的收入。

  2008年赵春雨家盖了砖房,还给儿子娶了媳妇。老赵说收一年废品,比种两年地都强,现在想让我不干都刹不住车了。

作者:郭宝元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