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19日讯 几年来,嫩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建设,积极利用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实现了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的协调发展,特别是探索出了一条以调整学校网络布局,拉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途径。
纵观嫩江的发展变化,我们认识到,虽然城乡一体化建设和调整学校网络布局是一个长期过程。但是,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和户籍制度的改革,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速度正在加快,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推进,村屯设置规划和撤并工作将陆续展开;随着土地规模化经营,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更多的农民将离开土地;随着计划生育的开展,农村新的出生人口将持续下降,这些情况都将导致农村中小学生数量减少,现在有些农村学校已经出现了学生少、教师多等资源浪费问题。因此,通过调整农村学校网络布局,拉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市委、市政府和各级党委、政府应及早安排、及早规划、及早推进。
适应形势发展需要,摆上重要工作日程。党委、政府应对调整农村学校网络布局工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环节来抓;作为整合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新办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从实际需要出发,先期做好规划。学校的网络布局规划,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城乡建设规划相适应,坚持“合理整合、相对集中、分步实施、均衡发展”的原则。充分考虑各县、乡(镇)、村的地理环境、人口分布、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与趋势、群众承受能力等要素,做到统筹考虑、科学规划,有序运作,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县办中学、乡办小学、村办幼儿园的基本格局,或达到集中办学、分片办学、联合办学的目的。
优化资源配置,实行重点推进。一是重点建设和改造网络内的学校校舍及配套设施,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和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适应扩大办学规模的需要。二是增加经费投入,更新教学设备,向现代化教学迈进。三是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实行竞聘上岗,优化教师队伍,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四是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努力把寄宿制学校打造成“充满亲情的家园,生动活泼的乐园,求知强能的学园”,增加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家长的感召力。
制定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调整力度。一是出台减免政策。实行网络布局办学,将有大批学生寄宿在学校。据统计,每个中小学生年均寄宿费用在4000至6000多元,增加了困难学生家庭的负担,因此,有必要针对贫困学生出台扶持政策。二是出台户口迁移和购房政策。为了方便学生家庭向城镇流动,应当放宽户口迁移限制,并为购置和建设住房出台优惠政策。三是规范农村土地流转政策,让农民放心大胆地离开土地。四是创造就业机会。随着学生家庭转入城镇,势必增加城镇的就业压力。因此,党委、政府应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加强对农民的专业技术、技能培训,引导农民进入本地或外地劳动力市场。鼓励进城农民从事个体经营活动,并给予税费减免。五是积极做好城镇的发展规划和建设,加强组织、协调、管理和服务工作,积极帮助迁移群众解决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好处,进一步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更好、更快、更大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