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作为黑龙江省三大林区之一,有丰富的生态资源,是我国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从黑河的区位特点出发,加大工作力度,生态保护、建设和恢复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一是森林保有量降低,林相不佳。由于过度采伐和毁林垦荒,我市森林覆盖率从建国初的70%减至目前的47.3%,而且次生林、人工林居多。二是矿产开发对生态破坏严重。百年的沙金开采历史,使矿区植被遭到破坏,一些河道阻塞。目前有2万公顷的沙金过采区域急需复垦和恢复植被。三是农业生产形成污染。由于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对土壤、河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微生物环境破坏严重。四是生态系统功能受到破坏。湿地、草原减少,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调节能力降低,旱涝灾害频发。
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为此,提出以下建议:树立原生态建设理念,科学编制生态功能区规划。生态功能区建设规划对我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规划编制工作中,应遵循原生态原则,充分体现朴素自然,少改造、多保留,少建设、多修复,少人工、多自然。要高起点定位,把国家和省的要求与黑河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把现实发展需要与生态功能区建设统一起来。要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并贯穿到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详规,落实到空间布局、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环境保护、人口发展等各个专项规划中。
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经济,催生新兴产业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基础和保障。因此,必须作为重要一环来抓。在工业领域,制定产业政策,依托当地资源,引进和发展高科技、现代制造业等新兴产业;改造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业、生物技术等清洁型产业。在农业方面,按照发展生态农业的模式,改造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降低和控制农药、化肥的使用量,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的发展。在林业方面,延长天保工程规划期,加快生态移民步伐,鼓励林区居民向小城镇转移;进一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停止商业性采伐,发展替代产业,建立林区绿色产业体系。
建立示范基地,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重点建设宋集屯煤矿示范性基地。利用废弃矿坑,蓄水养鱼,植树种草,实现经营转型。重点建设中俄林业科技合作成果繁育基地。通过与俄罗斯和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开展合作交流,培育俄罗斯大果榛子、大果沙棘、西伯利亚红松等品牌树种。重点扶持一批生态农业基地。利用规模生产,开发有机肥农产品种植和林下人参种植,以及酿酒、生猪养殖,延长绿色种植、养殖加工产业链,形成生态产业。重点建设和保护好大水源地。加大水资源保护,对水源地周边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规范化运作。一是建立行政领导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将生态环境建设摆上重要工作日程,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建立目标责任制。二是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坚持政府组织实施,倡导社会兴办,鼓励全民参与,形成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的多元格局。三是建立智力支持机制。组织科技人才集中攻关,解决制约生态保护、环保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织专门力量对生态建设理论进行研究,指导生态建设。四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各级政府要对现有不利于生态保护和生态产业发展的工作措施进行调整,研究制定有利于生态建设的发展政策。五是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对乱砍滥伐、毁林毁草、违规排污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予以严厉处罚。
加强舆论宣传,为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立足当前,贯彻执行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