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14日讯 爱辉区把深入开展利民行动当做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的有效载体,并将十项利民行动细化、量化为38个具体内容。2009年,通过全区上下的努力,涉及教育、卫生、住房、就业、扶贫解困、城乡文化、城乡群众生活环境、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等方面的十项利民行动项项掷地有声,件件落到了实处。
着力解决中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的生活困难问题,是爱辉区2009年实施十项利民行动突出的主题,在38件实事中,“解困行动”就占了三分之一。这个区积极帮助低收入群体解决居住难问题,城镇廉租房惠及3600户,改造了512户棚户区电源老化线路,为城乡低保户发放供热补贴资金379万元,解决了6375户城乡困难家庭冬季取暖问题。在扶贫开发行动中,全区475名副科级以上干部结建帮扶对子139户,救助春蕾女童50对,牵手扶贫帮困工程100对,残疾人结对帮扶107对。在助学行动中,区财政投入10.24万元,使256名贫困学生安心读书,同时扩大贫困住宿生生活补助范围,发放补助资金146万元。在完善社会救助体系行动中,筹资500万元建立了城乡特困家庭救助基金,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和社保补贴1681万元,帮助扶持吸纳1551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
舍得投入,是保证利民行动顺利实施的关键。2009年爱辉区财政支出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全年民生工程总投入超过3亿元,建设农村公路580.63公里,公路通乡、通村率分别提高到82%、84%,并首次由本级财政投资维修农田路124公里。新打水源井12个, 33个村屯饮水不安全的问题得到解决,2.32万人喝上安全放心水。兴建农民集资楼8.7万平方米,完成改厕770户,改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和4个乡镇计生服务站,恢复了乡镇文化站设置,新建2处乡镇综合文化站,11个村的农家书屋通过国家出版总署验收。通过积极争取,爱辉区被列入全国首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一系列的惠民成果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2009年,爱辉区再度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