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14日讯 薪酬缩水、裁员精简、招聘压缩……对于今年众多大学应届毕业生来说,显然不是好消息。去年以来,我市各级政府部门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和措施。对毕业生们而言,这是为他们“开启一扇窗”,但就在如此宽松的政策下,站出来响应的大学毕业生仍是寥寥无几。大学毕业生们为何仍按兵不动、不敢走出自主创业这一步呢?
多数毕业生没想过创业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在与很多毕业生谈到是否打算创业时,他们都给出了一个较为统一的答案:“没想过,暂时不考虑。”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刘瀚文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在网上发出了100多份简历,前后也参加了不少现场招聘会,但至今没有找到令他满意的工作。他说,因为今年的金融危机,不少企业都缩减了招聘名额,同学们找工作的过程都异常艰辛,但是身边的同学,包括他自己都没有选择自主创业的道路。“我从来都没有考虑过自己创业,因为我没有做任何准备,所以也不会在毕业后选择创业。”刘同学表示,虽然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但是对于从来没想过自主创业的同学来说,根本不可能因为优惠政策而去创业。
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创业,对缓解当前的就业矛盾和压力,对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是现实却是,一方面,政府千方百计地降低自主创业门槛,减免大学生创业费用;另一方面,大学生们仍死抱着“毕业后找工作”的一贯模式,对自主创业绕道而行,形成了“一头热”的尴尬局面。
想“下海”但怕“溺水”
采访中也有一些毕业生表示,自己不是没有考虑过创业这条路,有的甚至在大学期间就开始做了一些实践,但临近毕业还是选择了就业。
黑河学院05级曲宏岗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刚刚与哈尔滨的一家食品公司签约,实习期间主要做市场维护工作。他说,在校期间也曾做过一些创业项目,但最终因为与学业有冲突都半途而废。“创业最需要的是‘三资’:资本、资历、资源。对于我们这些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毫无准备贸然创业注定会失败。”曲同学表示,尽管现在自己选择了就业,但创业的想法一直都没有放弃,他打算先工作一两年积累社会经验和人脉关系,积攒一些启动资金,等时机成熟时再自己做老板。
大学生创业看重成功率,如果没有家庭或个人财力的足够保障,大多数人都不敢轻言创业。有的大学生表示,尽管现在家里可以拿钱出来支持创业,再加上政府的创业贷款,启动经费不成问题,可一旦创业失败,不仅要背上贷款的债务,还可能给家庭经济带来影响。
创业的起点在哪里?
与其在就业大军中和人抢饭碗,不如自己造饭碗,就业难催生出了一个自主创业学生群体。创业者都希望能获得成功,那么,大学生创业成功的起点究竟应该在哪里呢?让我们从几位“过来人”那里寻找答案,给仍在“就业”与“创业”间徘徊中的大学生带来启发。
作为从外地来黑河求学的毕业生,2008年刚从黑河学院装潢设计专业毕业的田野,从2008年3月创办了黑河大田帝广告公司。经过艰辛的努力,他成功了,目前,公司已经拥有了不少像华富量贩、商联大厦这样的大客户。今年4月公司更是取得月利润一万多元的历史最好业绩。谈起自己的创业经验,田野说,自己从大三就开始在广告行业摸爬滚打,之所以选择黑河作为自己的创业地,也是出于给自己的创业起点设计得低一些,先站稳脚跟,再图谋发展的考虑。
佟明星2003年毕业于省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和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一样,她也曾迷茫,找不到奋斗的方向。在社会各界、亲朋好友的帮助与支持下,她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经过6年的艰苦创业,她创建了五大连池市第一家梅花鹿养殖场,养殖基地面积达到1.3万平方米,养殖规模达到200多只,同时,建立了梅花鹿良种繁育场、鹿产品加工厂、鹿产品经销商店,形成了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格局。现拥有固定资产140余万元,年纯收入10万多元,产品销往全国多个省市。佟明星不仅自己实现了创业梦想,同时也带动周边农户和返乡农民工共同走上了致富路。佟明星说,大学生要想创业成功,兴趣、能力、耐力、团队和时机都是非常重要的因素,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创业意识,搭建起创业团队,这将会大大提高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