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12日讯 嫩江县霍龙门乡迎风村的村民王仁禄,今年49岁,在肉牛养殖这条道路上一干就是9年。如今,他的养殖场,牛舍占地面积500多平方米,存栏西门塔尔肉牛159头,承包草原90多公顷,年种植青贮玉米3公顷。2008年,出栏育肥牛50多头,实现经济收入25万多元。被评为嫩江肉牛养殖大王。
2001年,王仁禄萌发了养殖肉牛的念头,经过市场调查分析后,贷款12万元,购回西门塔尔母牛37头,种公牛3头。承包了村里的草地,建起了养牛场。全家人对每头牛细心地喂养、精心地呵护,可却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原因是西门塔尔牛交配种率低,产犊少,疫病还非常多。2003年底,他准备全部卖掉不干了,乡里畜牧站的领导听说此事,帮他分析市场形势,查找问题的原因,他发现是自己的饲养方法太原始、落后、防疫措施没有跟上。
于是,他开始利用科学的饲养方法,同时重视牛群的疫病防治,及时给牛群注射口蹄疫、炭疽、布病等疫苗。由于采取了有病早治、以防为主措施,保证了牛群的健康发展。
为了让牛场有更好的发展,他把二儿子送到省城牧校去学习,去年毕业回来后,他的牛群全部采用了冻精配种。对出栏牛全部采取先育肥、后出栏的办法。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王仁禄在自己发展规模养殖肉牛的同时,还积极鼓励乡亲们发展养牛业,并为乡亲无偿传授饲料配方、防疫等养殖技术。
看到他养牛可以赚这么多钱,其他群众的养牛积极性也开始高涨,与此同时,村里还出现了另外一个可喜变化:作为烧柴的豆皮、秸秆也开始变废为宝成了养牛的好饲料。如今又赶上了好时候,政府给养牛户兑现了扶持政策,前年给了57000元的建舍补贴,让他增加了养殖的信心。
去年他又建了一座标准育肥牛舍和一个青贮窖,购买青贮机械一套,加大青贮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养殖规模,把自己的养殖场变成一个存栏200头的年育肥出栏肉牛80头,实现经济效益50万元的养殖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