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月5日讯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等因素的影响,我市旅游经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然而,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景区景点提档升级,积极推进客源市场开发,全面提升旅游行业服务水平,全市旅游经济在逆境中继续高歌前进,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
据统计,2009年1至11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6%,实现旅游收入29.4亿元。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景区提档升级
2009年,全市综合投入2.3亿元全部用于旅游景区(点)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黑河区三年行动方案》,整合并开发了我市北国风光特色旅游产品。完成了《大小兴安岭林区生态保护与经济转型规划》黑河生态文化旅游部分的编制工作,并编制了《黑河市旅游仿古街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黑龙江沿江岛屿旅游总体规划》等12部规划,其中8部已通过评审。
五大连池扎实推进了申遗工作,《五大连池申报世界自然遗产文本》通过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预审,成为我国2010年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唯一项目。同时,我市积极做好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申报工作,五大连池镇和爱辉镇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重点旅游城镇。
目前,我市旅游资源已开发建设为旅游区(点)的有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4A级旅游区、瑷珲历史陈列馆3A级旅游区、五大连池市山口湖3A级旅游区、黑河龙珠远东国际3S级滑雪场、农垦嫩江农场和大西江农场3A级旅游区及省级农业旅游观光区、五大连池市山口湖、讷谟尔和嫩江科洛河省级漂流旅游经营场所、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等。中俄民族风情园、卧牛湖省级风景名胜区等一批重点景区正在加速开发建设中。
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塑造城市品牌
酒香还要会吆喝,对营销理念的引入,是旅游打造黑河“城市名片”的重要途径。2009年,我市着力打造“中俄边境第一游”、“世界著名火山游”和“爱辉历史古城游”三大品牌,构筑“黑河特色黄金旅游线”,并积极参与各地的旅游推介促销活动,不断强化对外宣传,树立了黑河旅游业的全新形象。2009年,我市成功举办了黑河市首届国际旅游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与会嘉宾签署了《首届国际旅游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黑河宣言》,并聘请了世界创意产业之父——约翰·霍金斯等十余位国际知名人士为黑河经济和旅游文化发展国际顾问。
各类宣传推介活动的大力开展,带来了黑河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境外旅游向俄罗斯腹地延伸,开发了莫斯科、圣彼得堡、克拉斯诺亚尔斯克、伊尔库茨克、北冰洋、贝加尔湖、庙街、南萨哈林岛等十几条旅游线路,国内旅游异军突起,开发了北京、大连、杭州、秦皇岛等热点旅游线路,同时,大量俄罗斯游客通过黑河口岸进入中国内地旅游。
借势异地办证契机助推旅游腾飞
2009年3月,经国家公安部、旅游局、监察部批准,我市率先在全国恢复开通了异地办证业务。3月31日,恢复异地办证后的中俄边境地区第一批游客通过黑河口岸进入俄罗斯旅游。
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我市积极利用异地办证开通的有利契机,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州举行边境旅游异地办证试点暨旅游产品推介会,并在黑河举办了中俄边境旅游宣传周暨异地办证试点启动仪式。一时间,黑河边境旅游以其赴俄距离近、手续简便、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以及国际和国内相结合的旅游线路,吸引了大批旅游者的目光。黑河旅游逆势而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09年1至11月,全市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09万人次,其中接待国内旅游者18.6万人次,同比增长55.2%;边境游中,出境游1.5万人次,同比增长55.1%。
异地办证的开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我市旅游产业的发展,也牵动了相关产业进步。2009年1至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2.7亿元,同比增长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