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2月31日讯 定居他乡的黑河人许多都具有深厚的故乡情结,回日本定居后,一直在放送协会(NHK)国际局中国班担任播音兼译员的日籍华人徐志玉,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位。徐志玉其父徐贵明是黑河工业战线的老干部,曾在五道豁洛的原振边酒厂工作多年。其母是日本人,中国名字为竹玉华,1945年8月侵华日军败退时,在医院当护士的她留了下来,成为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后担任总护士长直至回国。
徐志玉走上社会后也曾在医院当过护士,“文革”后期恢复大学统一招考的第一年,她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黑龙江大学外语系,专攻日语。毕业前去日本实习时,由于她的中、日语水平俱佳,多次为中国访日团组担任翻译。从黑大毕业后便被NHK所聘任。
由于工作的需要,她不时回到生她、养她的中国,多次奔赴北京、上海等地采访,为介绍中国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对黑河,她始终有着一份深深的眷恋。她在黑河读书时的教师,后来担任黑龙江省文化厅常务副厅长的刘邦厚,率黑龙江省民族艺术团到日本演出,与其重逢后,在所撰散文《两栖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按理说,徐志玉该满足了,称心的工作,幸福的家庭。她有一座花五十万美金买下的高级住宅,还有一辆卡迪莱特轿车。她优裕的生活够得上日本白领阶层的标准。然而,她精神上的苦闷和压抑却越来越沉重。原因就是对故乡黑河的怀念之情得不到抒发所至。”
1994年仲秋,她如愿以偿地携丈夫和女儿回到了黑河。在逗留的四天里,她怀着了解故乡、探访亲友的目的,旋风般地各处奔走:下了火车便直奔出生旧居街道寻根;而后跑到医院看望领导、同事。次日起先后与插友回访了当年下乡插队的松树沟;拜访了几位曾谆谆教导过她的恩师;专程观赏了其父曾经工作过的振边酒厂厂区。
她感觉更有意义的是到瑷珲古城的参观之行。她的丈夫三井唯满先生从事国际关系研究,曾为上海与所居住的横滨结为友好市做出一份贡献。他们夫妇也是在这一发展中日友好工作中相识、相爱至结为伉俪的。夫妻俩认为,能够参观瑷珲历史陈列馆是一大收获,表示要把在“见证松”下的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
作为侨界客人,夫妻俩受到市侨务办公室的热情接待,听取了关于黑河改革开放迅猛发展和巨变的介绍,并多次表示,回日本后要将所见所闻详尽介绍给其父母,为发展中日友好做贡献。
离开黑河前,徐志玉流下了惜别的泪水,她多想在故乡多住上几天,好好找找童年的感觉啊!可惜假期有限。一晃15年时光过去了,黑河发展得更美了,徐志玉再回到故乡,一定会有更大的惊喜。相信她一定会再回来看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