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2月17日讯 今年,红色边疆农场狠抓种植业结构调整,走优质化、健康化、规模化、产业化的种植业发展道路。并且以科技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量为基础,以特色占先机,以规模求发展。
大上玉米以产量立稳种植业增收铁杆红色边疆农场有20万亩耕地。前些年大豆面积居高不下,重茬种植导致产量下降、病虫害频发,加上连年受灾,种植户种地如履薄冰。农场一班人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得出结论:大上玉米,以铁杆庄稼保职工稳定增收。
2008年,农场号召党员干部试种了1400亩德美亚一号玉米,结果收入远超大豆。今年,在宣传动员下,种植户播种玉米5万亩,尽管遭受了严重春旱夏涝,5万亩铁杆庄稼,为种植户淘得了一大钵金,创下效益1000万元。第一管理区种植户王加海种植30亩玉米,前不久冻土直收玉米潮粮18800公斤,还没来得及上玉米烘干塔,就被粮商收走,当场点回现金20500元,除去成本,30亩地纯收入10100元,比去年种大豆刚好翻了一番。
种植玉米让职工尝到了甜头,农场明年10万亩玉米种植计划超前得到落实。为确保种植户稳定增收,农场落实了测土施肥、土壤农药残留试验、办玉米种植技术培训班等各项服务措施。
选白瓜子以特色锁定职工增收大盘来到红色边疆农场四区一组,无论你走进哪一家,都会有白瓜子进入视线。今年这个居民组的1.1万亩耕地种了近5000亩的白瓜子,户均实现增收3万元。
发展特色经济作物是种植业增收的快车道。2006年,红色边疆农场把目光锁定在了市场稳定、效益高、管理简便、贮存方便、适于规模发展的白瓜子种植项目上。
为了扩大白瓜子种植规模,农场先后购入了32台白瓜子精量点播机、64台白瓜子分离机,实现了白瓜子种植从播种到收获的全程机械化,并与格球山绿色食品公司联盟,从种肥、科技、管理、销售等全方位提供保障,给种植户铺就了一条增收致富路。
老职工王世春,自响应农场号召种上了白瓜子,日子就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去年他种了60亩白瓜子,挣了35000元,今年他把白瓜子面积增加到了105亩,在受灾的情况下纯收入仍接近6万元。
如今,红色边疆农场白瓜子种植已经成了气候,规模种植引得各地客商一到收获季节就不约而至,不用种植户讨价还价,客商之间就相互抬价,今年销售价格由每斤4.6元起价到最后涨到了5.2元。
种葡萄以优质擎起居民增收摇钱树保护地葡萄栽培是这个农场为耕地少、劳动力多、家庭困难的居民精选的致富项目。自2006年政策鼓励职工发展葡萄种植项目以来,很多困难户都摇身变成了富裕户。
三区一组倪丽萍,生活一直靠着残疾的丈夫修鞋和20亩生活田维持着,2006年在农场扶持下她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栽种了两棚子960株红提,第二年初果期就收入8000多元,去年进入盛果期,产出效益3万元。今年她的两棚摇钱树收成依旧,让很多人红了眼。
为了让更多的居民栽上摇钱树,农场制订了再建200栋葡萄大棚的计划,购回200栋大棚架以贷款的方式提供给种植户,投入30万元订购了优质提子种苗无偿供给种植户,并请到省农科院园艺分院葡萄栽培专家为技术指导,同时为种植户解决了水、电、路三通等问题,全方位给予支持和保障。目前,200栋大棚已被抢占一空。现如今,葡萄种植和加工已成为转移劳动力实现居民增收的富民大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