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2月14日讯 近日,位于北安市海星镇幸福村的一座厂房里热火朝天,十几名工人正在生产线旁忙碌着。这边把锯末等原料投放到机器中,经过粉碎、成块、烘干等程序,那边即生产出了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刚刚投产的这个项目成为北安市新能源建设的又一有力举措,也为北安市农村逐步改变以原煤和柴草为主的生产、生活用能局面开辟一条新路。
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技术是把秸秆、稻壳、玉米芯等农产品加工的副产品,树叶、枯枝等树木的退化物以及锯末等工业生产的废弃物粉碎后加凝固剂生产的颗粒燃料,可供经过改造的炉具和小型锅炉使用,主要应用于小城镇和乡村的温室、烘干室和农村小工厂及居民取暖等。
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就必须转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走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发展绿色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近年来,在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如何建设环境优美、生态优越、能源优化的新农村,成为海星镇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针对每年秋收后,农村闲置大量的稻草、秸秆,既污染了环境又增加了火灾隐患的实际,在镇、村领导的大力支持下,2008年底,海星村张合等五位村民多次去山东等地考察,联合投资50多万元引进设备,建设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项目。经过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于近日正式投产。由于资金和原料有限,目前该项目日生产产品6吨左右。目前生产的产品由山东德州的设备供应商代理销售,主要销往韩国、日本和美国。
据了解,1个小型户用炉具1个冬天烧原煤3~4吨,应用生物质固化成型颗粒燃料只需2吨,而且烧完后灰分的主要成分钾肥还能作为肥料。海星镇政府正在研究引进专用小型炉具,在村民中逐步推广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