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春种、夏管、秋收、冬闲是祖祖辈辈每年必唱的四季歌。近十几年来,科普之冬如燎原之火,逐渐遍布乡村,冬季参加各种农业技术培训,成了许多农民每年必唱的四季歌。
可据笔者了解,有些农民对冬季的科普大餐越来越不感兴趣了,原因是年年岁岁似曾相识的“饭菜”,已满足不了胃口。像大豆大垄密植栽培技术、玉米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等已经推广多年。的确,有些农民认识较晚,应用起来还不是得心应手,这些人还是需要继续培训。但许多农民经过多年的培训和生产实践,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粮食品种的种植技术,因此,他们对这类培训肯定不会感兴趣。养殖方面的技术也是一样。有的农民只想靠种地或养点牛羊来增加收入,但一些文化程度较高、头脑灵活的农民又想搞点农产品深加工,或者搞点农副产品经销。看来,科普之冬活动也应该向其它常规教育一样,因人施教,分类辅导。
笔者觉得,科普之冬,应该年年都有新内容。现在市场经济如火如荼,农民已不再甘当旁观者。看市场种地,网上卖粮,如今都不是新鲜事儿。农业科研部门年年推出新成果,因此,对农民科技培训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步伐。现在网络是个大课堂,不但有农民需要的种养加等方面的知识,也有丰富的市场供求信息。与前些年相比,农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有电脑的农户不少,但能够熟练使用电脑的还不多。因此,教会农民使用电脑是当务之急。
建设新农村,就要培训新型农民。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培训就要按照这些要求,按农民的需要设置新内容。通过培训,让农民掌握农业生产新技术,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能及时解决,在市场经济中,会把自己经营的土地和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盈利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