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2月1日讯 “自从有了社情民意联系点,有问题不出社区就能解决,再也用不着烦心了!”爱辉区花园街博文社区居民李女士的一句话,道出了黑河市民的心声。
2008年8月,我市积极创新纠风工作载体,大力探索能够充分体现“情为民所系、言为民所谏、计为民所出”的新机制、新办法,在市纠风办设立了社情民意站、在各县(市、区)设立了分站、在社区设立了64个联系点。一年多来,社情民意站(点)工作扎实开展,通过搭建纠风护民“四大平台”,强化了群众对政府部门的监督,维护了群众的基本权益,切实架起了一座党群连心桥。
“诉求平台”听民声百姓利益无小事,群众诉求大如天。社情民意站(点)建立以来,坚持“有诉必接、有接必办、有办必果、限时办结”的原则,实行“点、线、面、卡”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拓宽群众表达诉求的渠道。
为进一步方便群众反映情况,更好地倾听民声,社情民意站精心制作了纠风社情民意联系卡,已累计发放2万余张。要求群众反映问题所涉及的部门,最多不超过15天办结,对于不能按时办结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上级纠风部门,并说明理由、承诺办结时间,直至问题圆满解决,达到群众满意。目前,全市三级社情民意站(点)已受理并解决群众关心关注的涉及饮水、供热、道路维修、政风行风建设等16个方面的562个问题,化解上访事件27起。
“服务平台”解民忧社情民意站(点)始终把“服务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今年春节前,群众通过社情民意站反映了对节日期间物价的担心。市纠风办立即联合发改委、物价、工商等部门,开展了农副产品、成品油、液化气市场价格检查,交通、客运等行业市场巡查,涉医价格、惠农价格、电力价格专项检查等行动,全市共查处各类价格违法案件160件,切实解除了群众的忧虑。
我市逐渐扩大社情民意站(点)服务的内容和范围,极力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把服务于民引向纵深。今年7月,群众通过金融社区社情民意联系点反映,小区内4栋居民楼15口渗水井常年返脏水。了解情况后,市纠风办直接督办,市房产局派出一名副局长带队,组织施工队加班加点对15口渗水井进行改造和彻底清掏,重新砌筑了井壁,铺设了新管线,使困扰小区多年的老大难问题在三天内得以解决。
“信息平台”集民意
我市把社情民意站(点)作为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反映社情民意、监督政府部门工作的信息平台,主动收集社情民意,通过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及时化解矛盾。同时,组织相关部门领导定期到社区联系点了解民意,协调解决涉及群众利益的急事、难事,充分实现了政府与群众之间的互信、互动,拉近了双方的距离。
今年9月,群众通过社情民意站反映,市区公园路早市卖鱼处气味熏人、污染严重,已成为有名的“臭街”。市纠风办经过现场调查,编报了《群众对“臭街”反映强烈》的信息,受到市领导高度重视,责成市城管执法局牵头,市纠风办督办,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协调会。9月17日,洒水车和清扫车对“臭街”进行了彻底清洗,熏人的气味消除了,被污染的地面洁净了,市民们都高兴得合不拢嘴。
“监督平台”保民生社情民意站建立以来,市纠风办采取了四个“100%”和“两不结案”措施,即:群众来访100%接待、群众投诉电话100%记录、群众举报的问题100%受理、处理情况100%反馈和不解决问题不结案、群众不满意不结案,认真整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民生问题得到有效保障。
为了加强群众对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督,我市还健全了问题查办制度、结果反馈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形成了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环环相扣的工作机制。两年来,市、县两级直查投诉143件,纠正解决了351个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监督平台”的设立,使政府部门为群众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多。市纠风办一位工作人员介绍说,群众对纠风治理的投诉举报次数下降了,查处的纠风专项治理案件数量下降了,群众对解决问题的满意度提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