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市早在1981年就将当时的市区规划定名出十条街道、十五条路、和十七个胡同。而这些街道、路和胡同的名字是怎么命名的?他们的由来又是怎样的呢?笔者根据爱辉区档案馆的记载向读者介绍部分名称的由来。
沿江街,别名一道街,该街形成于1913年。1915年(民国四年)中华民国黑龙江省清丈兼招恳局瑷珲县分局(负责办理丈量、招户、收价、拨地、报销、词讼等事项的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土地规划部门)在清丈发放黑河街基时因此街沿江建筑,就已定名沿江街,百姓习惯称一道街。1981年6月,省规划黑河市建时仍定名沿江街。此街西起码头,东至公园路1500米。
王肃街,别名二道街、大兴街、1913年形成,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定名大兴街。1947年人民政府为纪念为解放黑河光荣牺牲的王肃司令员将此街改名为王肃街,百姓习惯称二道街。1981年仍定名为王肃街。此街西起航运码头,东至环城路全长2400米。
海兰街,别名三道街、兴隆街,1913年形成。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定名兴隆街,因此街有一海兰水泡,故1949年人民政府将此街改名海兰街。1959年文化宫建成百姓习惯称文化街、三道街,1981年定名海兰街。西起荣昌路东至交通路。全长1700米。
南大街,别名四道街。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因此街在黑龙江南岸,所以定名南大街,百姓习惯称四道街。1981年省规划院规划因黑河原街道太密不合乎国家有关规定,所以此街将被中央街、文化街合并。
中央街,别名五道街、中源街,1913年形成。1915年清发放街基时因此街位于市中心,所以定名中源街,1949年人民政府改名为中央街,百姓习惯称为五道街,1981年仍定名中央街。此街西起农科研,东至环城东路。全长3500米。
兴安街,别名六道街,1913年形成。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定名六道街,1981年改名兴安街。西起荣昌路东至交通路全长1700米。
兴林街,别名七道街、靖宇街。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这里只有很少建筑,以后民房等建筑逐渐增多,百姓习惯称七道街,1949年人民政府为纪念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烈士改名靖宇街,1981年改名兴林街。西起西兴路,东至交通路全长1300米。兴华街,别名八道街。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这里只有很少建筑,以后民房等建筑逐渐增多,百姓习惯称八道街,1981年6月,省规划院规划黑河市时因黑河原街道太密不合乎国家有关规定,所以此街被兴林街和兴隆街所合并。兴隆街,别名九道街。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这里只有很少建筑,后来民房等建筑逐渐增多,百姓习惯称九道街,1981年改名兴隆街。
十道街,因南大街撤并,1981年将此街称为南大街。广场路,别名青阳路。1915年清丈发放街基时定名青阳路。1981年公益劳动修路时将此路大加修葺,百姓习惯称广场路。北起一道街,南至五道街。长350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