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18日讯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必保增长50%,力争增长80%,规模突破100亿元。”这一目标是在2008年我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三的基础上确定的,它既彰显了市委、市政府的魄力,更显示了加快发展的决心。目标既已确定,实干才能完成。抓大项目就是抓大发展成为全市各级领导的共识。年初以来,一股狠抓项目、促进发展的热潮在城市、在乡村、在厂矿,在黑河的大地处处涌动。
截至9月末,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2亿元,同比增长71.7%,位列全省第二,为近十年黑河同期最快的增长速度。在重点项目拉动下,全市经济逆势增长、高位运行,1~9月份,GDP增长14.3%。
投资规模扩大牵动能力增强
今年,全市重点推进项目51个,投资规模104.9亿元,相当于过去五年投资总和的1.1倍。投资总额超过1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2亿元的项目占三分之一,亿元以上项目比例达90%。大多宝山铜矿整体开发、翠宏山铁多金属矿开发、合作区电石及聚乙烯醇项目和多晶硅及配套14万吨工业硅项目、五大连池景区天然矿泉水开发等13个项目,被列入省重点项目。同时,各县(市、区)充分发挥区域优势,围绕能源、矿产、原材料、化工、农林产品、对外经贸、旅游七大产业加强项目谋划和储备,共确定续建、新建、谋划项目233项,全市项目建设进入了黄金期,截至8月末,龙江电石化工、合盛硅业、嫩江嵩天薯业、爱辉林板一体化等25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含交通项目)和盛泰粉煤灰新型建材、北安庆华厂民用枪械、五大连池华森木业等88个千万元以上项目开复工。
结构逐步优化质量不断提升
在今年的项目建设中,我市各地积极推动从单一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产品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从低附加值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变,一批生产加工型、清洁能源项目开工建设,并逐步向下游产业延伸拓展。新增化工产品、铜产品深加工、汽车配件、建材物流、出口加工等新产业项目。在优化结构基础上,注重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及高新产业项目建设,加快了俄电加工园区、光伏产业园区、精细化工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建设。今年市级33个重点开复工项目中,工业项目比例超过40%。各地围绕区域资源优势重点引进、培育了一批规模大、效益好、主导产品突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生产性项目。同时,项目建设速度不断加快,51个重点项目中开复工33项,项目建设实现了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效。市县两级开复工项目中,40个项目已建成达产。106个项目年底前可投产达效,60个项目明年可投产达效。
领域不断拓展范围持续扩大
全市在项目建设中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在培育和发展经济项目同时,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机遇,开工建设了一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黑河广播电视中心等5项市级重点社会事业工程相继开复工,截至8月末完成投资1.7亿元。市县两级新建和改(扩)建学校18个、医疗卫生机构18个、文化体育活动场所22个。道路交通计划投资38.23亿元,目前已开工7项,完成投资12.2亿元。城市道路、给排水、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1.3亿元,已完成投资8.5亿元。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面积62.69万平方米,全市将有4678户居民喜迁新居。改造农村泥草房4962户,完成投资2.9亿元。黑河垃圾处理厂,黑河、嫩江、北安、五大连池污水处理厂陆续建成,黑河、嫩江和孙吴热电厂项目,造林绿化工程、生态修复等项目顺利推进。
园区规模扩大载体作用凸显
为进一步强化引领产业和吸纳项目作用,全市规划建设14个工业园区,建成和在建工业园区9个、规划园区5个,五秀山俄电加工区、北安工业园区等5个园区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在建和建成园区占地面积6.8万亩,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亿多元,7个园区达到“三通一平”标准;入住企业101家,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2个,累计完成项目投资50.5亿元,涵盖了基础原料加工、食品加工、医药、矿产品精深加工、化工、乳品加工、塑料制品加工、建材物流、汉麻纺织、矿泉水等行业。五秀山工业园区依托低价俄电资源,发展以硅基材料、硼基材料为主的新兴基础原材料。目前,已有9家生产企业入园投产,项目累计投资11亿多元。北安工业园区累计投资1.9亿元,实现了“六通一平”,聚集了完达山乳业、圣元宜品乳业、进发塑料等12户企业。二公河俄电加工区吸引了投资20亿元的龙江化工入住园区,年产14万吨聚乙烯醇及配套30万吨电石化工项目正在建设中,年内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爱辉对俄进出口加工基地引进红河谷试车场、哈尔滨盛兴集团林板一体化项目、5万头生猪养殖和深加工、重组人乳头瘤病毒疫苗生物医药等项目。园区规模化、集约化效应日益凸显,构筑起了我市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