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1月13日讯 从6月末的3万头奶牛到现在的5.6万头奶牛,短短4个月时间,农垦九三分局新增奶牛两万多头,新增养殖小区面积12.6万平方米,相当于过去10年的总和。
在全国奶牛业大滑坡的情况下,九三奶牛业何以逆市而上?分局局长张桂春说:“在奶牛业发展曲线触底之时,正是即将崛起的前夜,我们经过科学的调研,借此契机,实现了奶牛业低成本跨越发展。”
冲破思想瓶颈养“政治牛”变成养“效益牛”
九三分局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有耕地345万亩,人均只有20亩。更为严重的是,这个分局不论是经济总量,还是人均收入,90%都来自于农业。
分局领导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跨越发展,不能仅靠农业“单腿跳”,必须接长畜牧业这条“短腿”。于是,一个“举全局之力发展奶牛业,打造垦区畜牧大局”的战略出笼了——全分局奶牛业实现三步走:今年存栏6万头,2010年8万头,2011年超过10万头。
“我们不能养‘政治牛’、‘样子牛’,发展奶牛业,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百姓致富,必须让群众成为养殖主体,享受到畜牧业带来的效益。要做到这一点,农场就要从参与者向调控者的角色转变,给信心,给政策,给机遇,把群众养牛的积极性激发起来。”张桂春在干部大会上多次强调。
尖山农场领导对发展奶牛业颇有感触。这个农场有耕地32万亩,人口1.4万人。近年来,由于种植业比较效益高,人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但第七管理区的职工却从来不找领导要地。原来这个管理区家家户户养奶牛,200多头奶牛让他们的小日子过得很滋润。
生动的事例让群众看到了养奶牛的希望。农场适时出台了外购奶牛给无息贷款、配置饲料地、免费防检疫等优惠政策。此外,为了在奶价降低时让养殖户有利可图,农场还给予每公斤鲜奶补贴0.2元。优惠的政策调动了群众养奶牛的积极性。不到4个月,这个农场就新增养牛户412户,新购回奶牛2000多头。
经过多年的发展,鹤山农场奶牛存栏已超过5000头。但农场领导认为,与种植业相比,畜牧业仍是弱项。为了激发群众养牛积极性,今年,农场将土地承租与养牛相结合。在这—政策的引导下,第二管理区种植户和平正今年新购进了50头奶牛,并因此承租到30公顷土地。和平正高兴地说:“现在有了牛群,作物秸秆也能充分利用上,农牧结合的路子更宽了。”
逢低谷吸纳奶牛的决策,让养殖户大受裨益。购买一头育成牛价格在3000元左右,一头成母牛6000元左右,比奶牛业高峰时期低了一半。今年,全分局共购回两万多头奶牛,节省资金近亿元。
冲破技术瓶颈辛苦养牛变成幸福养牛
奶牛是富民强场的“铁杆”项目,为何一些群众不愿养?分局领导在调研时发现,劳动强度大、养殖技术高是影响群众发展奶牛业的障碍之一。
“要想老得快,养奶牛、种甜菜。”这是过去在部分群众中流传的说法,说明了养奶牛的辛苦。“不转变养牛方式,奶牛业不可能有大发展。”鹤山农场副场长王洪刚感触颇深。
洞悉到这一点,今年,九三分局在发展奶牛时,要求必须将过去“满天星”式散户饲养转变为组织化、规模化、集约化饲养。为此,分局及各农场投资近亿元新建1000~3000头规模的奶牛小区(场)12个,改建500~1000头规模的奶牛小区3个,小区总建设面积12.6万平方米。
在鹤山农场占地330亩的3000头现代化优质澳牛繁育中心,笔者看到,这里全部采用欧美先进的自由散栏饲养工艺,养殖户只要把钱交上,就可以在家里“坐享其成”。繁育中心达产后,)年产鲜奶可达13500吨,每年提供优质母牛犊1000头、有机肥5420吨。
九三分局建设奶牛小区不搞一刀切,而是本着降低成本的宗旨,建设规模可大可小,档次高低结合。今年分局新建了4个标准化奶牛场,牛舍造价仅为每平方米650元。分局还结合撤队并区的机遇,采取“人退牛进”的方式,大大降低了奶牛小区的建设成本。山河农场原六队、九队、十六队撤并到场部后,农场把这里规划成奶牛养殖区,并利用现成的水、电、路及拆迁的房屋地基、砖瓦等原料,建设成本降低30%以上。
哈拉海农场还对一些散养户实行“托管”的方式,即散养户以奶牛入股,不参与饲养管理,但进行利润分红。养殖户康春梅将33头奶牛全部送进了“托牛所”,由小区对奶牛实行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配种、统一供料、统一挤奶。由于管理上去了,自己养时奶牛每天产奶不到25公斤,现在产奶量增加了20%。目前,全场有30多个养牛散户与规模大户签订了合作协议。
红五月农场养殖户秦德宪从1992年就来到农场养牛。提到当时养牛的劳累,秦德宪感慨万分:“过去,我们两口子最多只能养七八头奶牛,现在小区里不仅有榨乳机,防检疫、购饲料,打一个电话就有人为我们解决,劳动量比以前降低一半还多,我们两口子养十五六头牛还闲‘半拉膀子’。这不,家里孩子上大学,都是老牛出的力。”
今年,九三分局还在管理区和居民组新建制冷式储奶站50个,覆盖存栏奶牛150头以上的全部管理区。在原有和新建的奶牛小区建设集中榨乳站22个,减轻了养殖户的劳动量。
冲破服务瓶颈养“风险牛”变成养“安全牛”
“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在这次超常规发展奶牛业行动中,九三分局领导头脑始终高度清醒,要求各农场严格考察,选择到无疫病地区购买奶牛。并以管理区和居民组为单位,配备兽医等专业技术人员赴购牛地点进行现场检疫,确保购入健康奶牛。
分局在外购2200头新西兰奶牛时,畜牧人员对每一头奶牛都从品质到体质严格排查,目前,经新西兰、中国检疫部门检疫,符合条件的2200头奶牛已经全部运抵北京隔离场,预计12月初运抵农场。九三分局将利用进口的2200头新西兰奶牛建设6个优质奶牛繁殖基地,为全分局供应优质后备奶牛。
为了使“风险牛”变成“安全牛”,今年,九三分局出台新政策,要求职工养殖的奶牛全部上保险。每年每头牛360元的保险费用,分局和农场承担350元,职工只需出10元钱,在10种常见疾病、10种传染疾病、10种自然灾害、7种意外事故中其中任何一项发生时,获赔最高额度可达4000元。山河农场开展了“保险直通车”活动,畜牧人员和保险公司人员在国庆节期间上门为养殖户的奶牛打耳标、照相、上保险。仅10多天时间,全场600多个养殖户就为6000多头奶牛上了保险。
为提高畜牧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九三分局把全分局150名畜牧技术人员纳入分局统—管理,为分局畜牧局和各农场统一配备了“畜牧120”专用车。同时,今年还选派60名有志从事畜牧业的年轻人到八一农大进行为期一年半的技术培训,毕业后将充实到奶牛场的有关岗位。
奶牛大发展,龙头是关键。九三分局奶牛业实现跨越发展,得到了总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总局畜牧兽医局、完达山乳业的大力支持。按照总局跨越发展的整体部署,由完达山乳业出资,将在九三分局建设日加工1200吨配方粉的国内最大的乳品加工企业,明年,一期工程、日处理600吨配方粉的乳品加工厂,将矗立于九三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