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0月27日讯 十月的建设农场,田野里豆浪翻滚,场院里金豆如山。
在遭遇了50年一遇的前期50多天的大旱,后期多雨之后,垦区大地依然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建设农场第四管区李永泉高兴地说:“多亏了好品种、好良法。”
好收成——乐了
今年建设农场第四管理区李永泉等10户人家种植大豆作物2800亩。种子下地后50多天的干旱,看着一天比一天打蔫低矮的豆苗,愁得吃不香睡不着,扬花期又遭多雨低温,这下着急上火嘴上起了疱,“就怕连种子也收不回来”李永泉说起当时的庄稼愁容又挂上眉梢。
10月5日,一上午的工夫,李永泉的200亩大豆联合收获完毕,亩测产230多公斤。“多灾之年又获大丰收。”李永泉满脸的褶子变成了笑容:“要不是种上了好品种,要不是科学抗旱防涝,这样的产量在过去想也不敢想。”一周时间,建设农场第四管理区1万亩大豆收获完毕,全区公顷单产超3吨,多灾之年获得这样的好收成,职工们都乐得合不拢嘴。
好品种——神了
建设农场10万亩大豆,品种以垦北豆28号和垦鉴豆25号为主栽品种。鉴豆25号是农垦北安科研所、北安市华疆种业公司与农垦科研育种中心合作育成,该品种无限结荚习性,紫花、有分枝,秆强,株高100厘米以上,结荚高度18-22厘米,四粒荚多,子粒圆黄。
垦北豆28号,成熟时不炸荚,株高100厘米,长叶,紫花,分枝,秆强,无限结荚,四粒荚多,抗旱耐涝,适宜机械化作业。
北大荒种业建设农场种子分公司黄东光经理介绍说:“这两个品种在多灾之年,显示了极为突出的抗旱、稳产、抗病性和适应性,比其他抗旱性差的品种产量高出一倍以上。”有关部门表示,这两个品种将成为北安垦区建设农场乃至北安市等地明年主推品种。
好良法——牛了
“密度这么大,能高产吗?”今年30多个单位来参观的人们都有同样的疑惑。“这正是高产的秘密。该场在大豆种植上,全部进行秋起垄夹肥,垄距110厘米,垄上4行播种,密度每公顷35万株。针对以往大豆中间两行苗因通风透光差结荚少的现象,对垄上四行的中间双行降密,降密率达到20%,使作物的密植更加趋于合理,有效地增加透光通风能力。”建设农场农业副场长吴宝忠多次在现场解释这个问题。
“集成技术、集中力量,是粮食增产的关键。采取联合整地、分层施肥、行间降密、适时早播、航化作业、健身防病和适时收获等多项增产措施,这些良法是夺得高产重要保障。”场长王林在收获现场介绍说。
今年,这个农场10万亩大豆由于各种技术的集成使用,19个农业单位95%以上的良田成为了高产稳产田,最高亩测产突破280公斤,为国庆6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