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北安建革屯平菇一枝独秀 10.22
http://heihe.dbw.cn   2009-10-22 09:30:08

  东北网黑河10月22日讯 北安市二井镇建革村建革屯,北安市区北4公里处的一个小屯。

  别看屯子不大,却远近闻名。这里家家有温室大棚,四家中就有一家生产平菇。

  这些平菇,销遍北安,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

  十年磨一剑

  夏广忠,建革屯温室平菇生产第一人。1994年,他在自家开始栽培平菇。这东西,像韭菜一样,栽培一批,能长好几茬,一年四季都可生产。一个周期下来,2000多袋,获利万元。

  看见老夏搞平菇挣了钱,可急坏了同屯的吴青夫妇。两口子心有灵犀,一拍即合。1998年,他俩在村上租了一个360平方米的大棚,栽培平菇4000袋,成熟一茬卖一茬,第一批没结束,第二批又接上,“秋后算账”,去掉成本,纯剩1.8万元。

  刘青,是建革屯生产平菇起步比较晚的一个,但他后来者居上,从2003年的4000袋发展到2008年的6000袋,仅此一项,6年间累计收入10多万元。今年,他利用农闲时间,又栽培了6000袋平菇,第一茬,国庆期间就已上市。

  现建革屯生产平菇的农户,由1998年的3户发展到45户;平菇袋数由1998年的1.2万袋增加到30万袋;纯收入由1998年的2.4万元提高到现在的90万元;由过去一个屯生产带动全村,并辐射周边乡镇村屯。

  上马送一程

  如何培育特色产业,把建革屯的平菇做大做强。二井镇党委、政府早已成竹在胸。他们一边宣传引导,一边大力扶持。2001年,新建的10栋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取代了一家一户的简易大棚。平菇栽培,一枝独秀,正朝着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迈进,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壮大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为使平菇生产更加适应市场需求,提高质量效益,2005年,平菇协会应运而生。

  种植户团结在协会的“大旗下”,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栽培技术年年有突破,形成了从购种菌到新技术应用再到销售的“一条龙”经营网络,发展势头强劲。2008年,生产品种由单一的平菇发展到白灵菇、金针菇、鸡腿菇、双孢菇、草菇、姬菇等十余个品种,栽培面积达到了1万多平方米,年产鲜菇75万公斤,产值200多万元,利润100多万元。

  产业成规模

  为把平菇生产打造成支柱产业,成为以设施农业为目标的新技术生产基地。二井镇党政一班人,深入村屯实地调研。针对建革村发展实际,按照“扶龙头、搞加工、建基地、联农户、促销售、抓效益”的工作思路,制定了平菇产业(2009~2012年)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推进保证措施。

  村支书商胜安说,目前,建革村平菇生产已形成规模,龙头+基地+农户产业链条已经形成,如果再引进一个深加工项目,就更“锦上添花”了。农户就地生产,就地加工。届时,生产平菇的农户还要大幅度增加,规模还要扩大,产量还要提高,发挥特色优势,实施品牌战略,将不再是一句空话,生产的平菇也不只是满足本地,还要走出省门,走出国门。

作者:庞波 李秀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