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0月16日讯 这是一座未成年人课外学习、绿色上网的乐园,这是一个培育新型农民的平台,这是一块弘扬文明新风的阵地……
逊克县结合工作实际,科学谋划,拓宽思路,创新发展,从夯实基础做起,努力加强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挥县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作用,在大胆实践和创新上取得了累累硕果。
创造条件,探索“走出去”服务平台
为了能及时深入到基层乡镇、边远村屯,为农民提供共享工程服务,作为支中心所在地,逊克县图书馆主动与电业等单位和一些私营企业沟通,共同组成“共享工程大篷车”工作组,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技术信息服务。三年来,利用农闲时间开展“共享工程大篷车”送思路、送技术进村入户活动22次,足迹遍及76个行政村和89个田间作业点,自行制作并发放共享工程宣传资料4000多份,播放技术服务专题片478场,发放光盘600张。
致力于长期留村不走的信息站建设,逊克县采取三种不同形式,开展了具有逊克特色的“共享工程村级信息服务站”创建工作。通过整合,在安装了“党员电化教育”和“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的村,搞联合、送思路、送光盘,充分发挥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作用;通过变通,在有开办合法网吧的村,由网通公司将网费减半,为农民提供免费上网查询致富信息的服务,允许村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定期来上绿色网或电脑课;通过补助,在没有微机又没有网吧的村,确定一两个热心农户,协调网通公司把他们的网费减半,所节约的网费作为补助,为村内农民提供免费上网查询生活和致富信息的服务。
这个县尝试“共享工程跟题服务点”的做法,把图书馆的“跟题服务”引入到共享工程服务当中,确定了北五味子种植户、狐貉养殖户、奶牛养殖户等16个跟题服务点,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为他们解决生产技术难题。同时,把36个农村文化大院列为“共享工程跟题服务点”,及时输送音乐、美术、曲艺等文艺资源,以丰富他们的创作素材。
抓住重点,建成吸引未成年人磁场
逊克县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的服务重点,锁定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绿色免费”服务上。
现在,在逊克县就读的中小学生,只要凭借书证,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每天都可以在电子阅览室免费上网2小时,真正实现了未成年人免费绿色上网。从2007年开始,逊克县利用支中心的报告厅,在寒暑假的每天下午免费为中小学生放映2部儿童故事片、爱国主义教育片、动画片等,“假期儿童影院”深受中小学生青睐。
支中心建立后,县旅游局还将其列为俄罗斯游客的定点场所,许多俄罗斯游客带领子女来这里同中国的中小学生交流,成为中俄青少年交流的窗口。
拓展范围,打造数字服务阵地
2008年,国家和省、市、县为逊克县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投入68万元,进行标准化建设,拓展了服务范围,开展了文化工作数字阵地服务建设。
目前,这里已建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数据库,对国家级和省市县名录的鄂伦春族“摩苏昆”说唱艺术、古伦木沓节、兽皮制作工艺、桦皮制作工艺等8个项目进行了文字、图像等数字化整理;建成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数据库,在支中心建立了集坐标参数、现场照片、普查表格、文字表述为一体的电子档案数据库,使文物普查的录入更快捷,汇总更准确;建成了“农家书屋”电子采编数据库,实现采编的数字化管理,得到了省和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验收组的充分肯定;建立了中小学校电子图书数据库,将中外名著、科普奇观、中外哲理故事等视频、图片和文字资料,分类建成电子图书数据库,将这些电子图书安装到学校微机室,目前,已经为6所中小学校的微机室安装了电子图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