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10月9日讯 今年我市农业生产遭受了严重的春旱、夏涝、秋低温等自然灾害,农作物普遍贪青晚熟,给全市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带来了严重影响。在大灾之年,对抓好今年的秋整地工作带来了严峻的考验。今年秋整地工作难度大,任务艰巨,时间紧,标准高,要求严,要按时、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秋整地工作已经成为一项艰巨的任务,摆在全市各级政府和广大农民的面前,提出了艰巨的挑战。
秋整地是一季管两年的大事,是我市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繁荣的基础保证。从今年农业生产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秋整地工作的要求看,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秋整地工作,为实现明年的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推进新农村建设。因此,怎样整地,整好地,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使秋整地起到加深土壤耕层、打破犁底层、熟化底层土、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水、肥、气、热的作用,解决耕地因家庭联产承包以来土壤荒、瘦、硬、冷的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就显得至关重要。
提高认识,增强整地的自觉性。近几年国家相继出台了多项惠农政策和增加农民收入的好措施,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种粮热情,进一步调动了广大农民发展农业生产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但是许多农民朋友反映种地不高产,不增收。虽然使用的是优良品种、先进的播种和管理方法,但是产量不高,效益不好。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没有整好地,整地水平不高,整地质量较差,是农民不增收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嫩江县去年完成机械深松面积200万亩,打破了犁底层,改善了土地板结,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在今年比较严重的自然灾害情况下,深松地块,大豆秆儿壮、结荚率高,长势明显好于未深松整地地块,病虫害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地块,亩产可达到150公斤,比其他地块单产高20公斤以上。而且,在相同的地域和气候条件下的周边国营农场,受灾损失要比我们小得多,其主要粮食作物平均亩产要比我市农村高30公斤以上,差距非常明显。产生差距的主要原因,还是秋整地工作没有做好。因此,发展农业生产首先要把整地放在首位,整好地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基础,提高整地作业水平至关重要。只有进一步提高对整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才能为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科学规划,建立科学的土壤耕作制。现在每个农民家都至少有两块以上的耕地,生产的农作物主要是大豆和小麦,大豆种植面积占绝对地位,而且调茬难度较大,重茬、迎茬现象非常严重。耕地不能年年翻,也不能年年不翻。应不断增加深松面积,减少翻地面积,扩大耙茬整地。一块耕地可以采取一年深松、一年深翻、一年耙茬的轮耕方法进行整地,三年一个轮耕周期,绘制轮耕图,建立轮耕档案。深松深度要达到30厘米以上;深翻深度要达到20~22厘米,深度以打破犁底层为宜;耙茬深度要达到14~16厘米。要制定好规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避免年年翻的不良做法。年年翻地既没有必要,而且也会造成生产成本增加,对作物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提前筹措好资金,为整地做好准备。农民朋友在整地之前,一定要想办法筹措好资金,不要因资金不足就降低整地标准,该翻不翻、该松不松、该耙不耙,用小四轮整地糊弄自己。即使资金不足,也要与有机户协商好,采取分期付款或以粮做抵押,秋后付清等多种办法把地整好,确保整地质量不下降。同时,农民朋友除利用深松补贴等扶持政策,进行深松整地外,还可以向农行等金融部门申请发放小额、短期、专项贷款等办法筹集秋整地资金,及时进行秋整地。
建立“土壤水库”,增强抗灾能力。自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由于使用大机械整地作业逐年减少,土地普遍出现板结,犁底层变厚,通透性差,抗旱排涝能力低,耕地“荒、瘦、硬、冷”现象非常严重,作物产量没有保证,严重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经几年的实践证明,要想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就必须抓好以机械深松为重点的秋整地这项农业生产最基础性工作。通过抓好以机械深松为重点的秋整地,实行以深松为主的松、翻、耙相结合的“三·三”轮耕制,建立“土壤水库”,形成科学合理的土壤耕作制度,就能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丰产丰收奠定坚实的基础。据测算,深松整地从表土耕层起每加深1厘米,每亩可增加2吨蓄水能力,可贮存3毫米降雨,一次降雨40~50毫米,地表也不会有明水,并且秋整地比春整地土壤含水量还高出4.26%至4.82%,三年土壤含水量可提高3%。因此,用大型农业机械进行深松,在不打乱土壤耕层的前提下,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扩大“土壤水库”的容量,能有效改善耕地的理化性能,增强土壤肥力和蓄水能力,为作物生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同时,还可以蓄住天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土地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并且通过秋季机械精细整地,达到播种状态,还可以提前播期5~7天,增加有效积温200度,对促进作物早熟,降低冷害对农产品品质的影响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同时,农民朋友应充分利用农机大户、农机联合体、机械化家庭农场、农机作业合作社等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大型机械装备好、技术水平新、标准化程度高的优势,实行连片整地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作业质量有保障,能达到松、翻、耙等作业的技术标准要求,真正建立起以深松为主体,松、翻、耙(旋)、起、压相结合的新型土壤耕作制度,形成良好的“土壤水库”,为农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
采取整地新技术,降低整地成本。使用大型机械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具进行连片整地,不但作业效率高、质量好,而且作业成本降低。如使用牵引犁进行作业,翻完了耙,耙完了再进行起垄,作业程序复杂,三次进地成本很高,而使用深松联合整地机进行作业,一次进地就可以完成深松、旋耕碎土、起垄等多项作业,而且还可以进行施肥或灭草。成本是牵引犁作业的一半左右,既省钱又达到整地效果。同时,使用大型机械整地还可以打破犁底层,蓄水保墒,抗旱抗涝。特别是今年全市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据调查,去年进行深松整地的地块灾情较轻,粮食产量普遍比没有进行过深松整地的地块高25公斤以上,减灾抗灾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农民朋友要多使用大型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农机具进行整地,不但效果好,而且节本增效非常显著。
另外,农民朋友要充分利用好开展的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的机会,使用农场先进的大型整地机械作业质量好、效率高、收费低的优势,进行连片整地作业,全面提高自家秋整地的质量,为明年发展农业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适时进行整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我市封冻早,作业期短,土壤需要及时耕暄,才能保证土壤形成良好的理化指标,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因此,在收获大豆时,更要及时进行整地作业,做到随翻随耙,翻、耙不脱节,一定要在封冻前把地整平耙细,达到待播状态,该秋起垄的地块一定要进行秋起垄,进一步改善土壤水、肥、气、热条件,增强作物抗御病、虫、草害的能力,为明年农业生产奠定坚实基础。如不及时整地,除对下阶段的农业生产产生不利影响外,还会影响土壤良好的理化指标形成,降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签订作业《代耕合同》,保护自己的权益。农民朋友一定要与农机经营者在整地作业之前签订作业《代耕合同》,双方经协商把作业项目、时间、质量标准、收费等细节写清楚。到作业结束后,及时请村级作业质检员对整地作业质量进行检查验收。经检查合格后签字付作业费,如不合格,产生纠纷应在村级作业质量检查员的监督下,重新作业或免收作业费,切实保护农民朋友的权利不受侵犯,作业质量得到保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