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9月17日讯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科技项目从无到有,高新技术企业从小到大,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从弱到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从低到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科技工作蓬勃发展
创建了黑龙江省火炬计划黑河硅基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成为省级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试点。组织制定了《黑河市硅基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依托黑河俄电工业园区建立硅基新材料研发基地,与哈尔滨工业大学等省内外科研院所建立了密切的技术依托联系,构筑了产学研合作创新服务平台。2008年,硅产量达到6.5万吨,碳化硼产量400吨,耗电量9亿千瓦时;实现工业总产值7.4亿元,工业增加值1亿元,销售收入7.9亿元,利税总额1.2亿元。
近年来,我市利用地缘优势,在TRIZ理论引进、作物良种资源、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矿产资源勘探、防震减灾等多个领域,开展了对俄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立了黑龙江省黑河对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科研中心及共青城国立工业大学签署了长期的科技合作协议。
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农业品种选育取得实质性进展,黑河农科所选育的黑河39号等10个大豆新品种通过了省和国家审定,正式命名推广;新型兽药的研制开发取得显著成效,北安市飞龙动物制药厂自主开发生产的兽药品种达到100多个,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信息产业稳步推进
我市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几乎是一片空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慢慢起步发展直至全面铺开,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进展迅速,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外向型为主导的信息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人们的信息化意识和素质逐步增强。
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基本趋于完善,搭建起市、县、乡三级骨干网络基本框架,形成了以光缆传输为主体,以微波通信、卫星通信为辅助的立体交叉传输网络体系。通信网络提供的功能和业务呈多样化且基本普及到农村,能够享受到传统基本信息资源即广播电视和电话服务的比例接近100%。
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普及,城域宽带信息网和信息交互网的建设速度明显加快。办公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成为单位运行的主导方式,家庭个人应用现代信息工具和资源(电脑和互联网)的比例快速上升,计算机和各类通信工具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市已建成的政务信息网成为黑河对外交流、宣传的重要渠道。企业信息化建设逐步铺开,农业信息服务网络建设逐步完善。以对俄信息服务外包为特色的信息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初步形成了以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和维护为主导、商业门户网运行管理为支撑、信息技术咨询培训为补充的多层次信息技术服务外包体系。
科技成果丰硕喜人
据不完全统计,60年来,全市共累计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400多项,其中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多项,国家级20多项。取得科技成果200多项,获得授权专利200多项。全市现有市属科研院所6家、科研人员102人;有省级生产力促进中心2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省级对俄科技合作与交流中心、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各1家。全市现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民营科技企业48户。
我市已成为省级TRIZ培训基地和全省创新方法试点市,开创了多项全国全省“第一”:是全国第一家与俄罗斯院校建立TRIZ整体系统引进及联合培训办学的合作伙伴关系;全国第一家与俄罗斯TRIZ大师建立长期聘用与合作关系;全国第一家与俄罗斯达成共同建立TRIZ资质认证机构、共建TRIZ网站意向;全国第一家编制应用《工程机械类TRIZ培训教程》;全国第一家编制出版了针对中小学生的《TRIZ创新40法通俗读物》;辟建了全省第一个落在地市的省级对俄科技交流与合作中心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