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救死扶伤四十载 无怨无悔写人生 9.8
http://heihe.dbw.cn   2009-09-08 10:21:14

  东北网黑河9月8日讯 说起何宗学,黑河市区许多人都认识他。在第一人民医院,与他熟识的同事都叫他“老何”。他个子不高,总是面带微笑,说话慢声细语,搭眼一看也就50岁左右的样子,其实何宗学已经60出头,是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同龄人。

  何宗学从事医疗工作40余年,曾任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主任医师,退休后发挥余热,主持疼痛门诊工作,在多年从事临床麻醉、临床急救等医疗工作中,他共完成各科、各类手术的临床麻醉7000余例。

  何宗学出生在原爱辉县黄旗营子村,自幼好学,13岁就读于爱辉县第三中学,是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初中毕业考取齐齐哈尔医校(齐齐哈尔医学院的前身),学习临床医学。1967年何宗学医校毕业后,主动要求分配到地域偏远、生活困难、条件艰苦的岗位上。就这样,他与其他9名同学一起被分配到较为偏远、贫困的牡丹江柴河林业局双桥医院,由于是新建医院,十分需要医疗工作者,何宗学担任医生工作,在林场、山区为干部、职工和群众提供医疗服务,1981年调回黑河地区医院(市第一人民医院前身)工作。

  医生的职业是神圣的,责任更是重大的。作为与共和国一起成长的知识分子,红旗下的人民医生,“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等宗旨深深铭刻在何宗学的心里。从医40年间,他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长期的工作实践经验,何宗学撰写了十余篇麻醉与急救方面的论文,在国家和省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他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优质的服务,良好的医德医风,被评为市卫生系统优秀党员、模范医务工作者。退休后,他主持疼痛门诊的日常医疗工作,还是等级医院评审办公室成员,同时接受医院委托,培养、培训院内青年医生,60岁的他每天依然很忙碌,在岗位上勤勤恳恳地工作。何宗学在黑河第一人民医院任职期间,下乡往诊几百次,足迹踏遍了黑河市区附近各个农场、林场、城镇、乡村。1981年隆冬,腊月廿三的下午,天上飘着雪花。地区医院医务科接到罕达汽公社的电话,当地发生车祸,一位病人严重休克,生命垂危。何宗学和外科4名大夫、护士驱车100多公里,赶到当时的罕达汽公社往诊。山里半夜的气温接近零下40℃,当时,医疗设备简陋,救护车内的温度基本和车外一样,临近公社的山路上,救护车“抛锚”近1个小时,何宗学在寒冷中和崎岖颠簸的山路上,发生严重的晕车状况,几乎晕倒。到达公社卫生院,同事们把他抬下车,在炉火边“烤”了20多分钟,缓解过来的何宗学和同事们马上进行手术,在简陋的手术台上手术6个多小时,病人脱离生命危险。

  1998年冬天,天上飘着鹅毛大雪。林业局生产指挥中心来电,滨南林场一名宫外孕妇女发生大出血,造成失血性休克,病人几乎没有血压,第一人民医院组织妇产科、麻醉科、检验科五名医疗人员组成急救医疗小组,在几十厘米深的雪路上行车近4小时到达林场患者家中。患者严重休克,血压极低、脉搏微弱,由于血源奇缺,组织血源十分困难,何宗学临危不乱,决定采用“自体血回输法”,终于让病人苍白的脸出现了红润的血色,经过医生们40分钟的手术,患者转危为安。

  何宗学1981年回到故乡,在黑河地区医院工作,亲历了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不断发展、日益壮大的过程。他感慨地说:“28年的变化,当时的地区医院和现在的第一人民医院已经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

  现在的黑河第一人民医院设施齐全,规模庞大,设备先进,技术一流,医院在科学管理、基础设施建设、设备引进、人员培养、专业技术、技术服务功能增加等方面都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住院部大楼规模宏大,集宾馆化、智能化、网络化于一体,新门诊大楼今年8月投入使用,医院几年来引进价值几千万元的现代化先进医疗设备,开展了百余项三级医院开展的医疗项目。作为等级医院评审办公室成员的何宗学坚信,黑河市第一人民医院正向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

  看到医院所取得的成就与不断提高的医疗水平,何宗学万分欣慰,他相信医院会越办越好,真正成为老百姓自己的医院。他很推崇现在由城市推广到农村的医疗保险政策,他说,是党的好政策让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村群众,能看得起病、治得好病。他坚信,祖国明天会更美好,人民生活会越来越幸福。

作者:王颂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