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9月7日讯 北安市把提高农业技术含量作为改善种植业结构、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手段,结合农业生产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
北安市委、市政府把加快农业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作为提高粮食单产、总产的重要工作紧紧抓在手上,研究制定了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工作方案,明确了重点推广应用技术,落实责任单位,认真组织实施。对年度生产主要任务指标、重大科技推广课题、重点发展项目等工作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将各项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实行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科技干部履职考核、职称晋升、评优推先挂钩。该市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大型拖拉机、农民自有拖拉机和“场县共建”农机跨区作业三种力量的作用,每年实现秋整地100万亩,全部达到待播状态。建立了良种繁育生产基地,引进推广了黑河43、黑河36、北豆5号、北豆10号、垦鉴豆27号、垦鉴豆28号等大豆新品种。
积极推进植保和沃土工程,建立完善了市乡村三级病虫害监控、重大病虫害应急防治和农药监测体系。加大植保技术推广力度,提升植保防灾减灾能力,大幅度减轻病、虫、草、鼠危害;病虫害测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覆盖面达到110万亩。大力实施沃土工程,积极鼓励农民多积、多造、多施农家肥,通过对土、水、肥三大资源的优化配置,综合开发土壤肥力,调控水、肥精准度,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切实加强科技培训,聘请大中专院校专家对我市农业技术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结合科技入户工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利用科技大集和召开现场会,与农民进行面对面的问答互动和现场指导;组织技术人员在全市各乡镇开展技术服务指导,举办技术培训,农民培训率达90%以上,科技入户率达95%以上。同时以院市共建科技示范园区为牵动,建设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处、乡镇农业科技示范长廊3处、村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7处,农业标志性示范工程面积达到2万亩,科技示范园区核心面积达到5万亩。以35个农机作业合作社为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在每个合作社建立500亩以上的科技示范田,对农机实用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建立局市共建千亩以上深松整地示范田15块,有3个乡镇引进农场大豆大垄高台技术,示范区面积达到2500亩。与农垦北安分局共同建立农机化新技术示范基地1000亩;实施农村跨区作业47万亩;人工影响天气面积70万亩;共同推进实施了总投资3722万元的2000头奶牛养殖基地和总投资2600万元的现代农业示范区试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和创新土地流转规模经营机制,采取股份合作经营、种植大户或家庭农场经营、农机合作社经营、与农垦系统合作共建经营、统种分管五种模式,加快推进规模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28.5万亩,适度规模经营面积21.5万亩,为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提供了有效平台。
北安市通过有效措施,加快了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步伐,提高了标准化栽培管理水平,重点推广了大豆重迎茬综合调控、水稻节水灌溉、专用玉米栽培、棚室蔬菜高效配套等10项技术,累计推广面积300万亩。该市还承担了农业部、省及黑河市试验示范项目30余项,带动全市农作物标准化栽培面积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