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8月28日讯 出生于1949年的温雅琴,1969年毕业于黑龙江交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她做过修理工人,做过工程师,这位共和国的同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工作岗位上,都孜孜不倦地为黑河的科技发展尽职尽责。数十年的风雨历程,也让她亲身感受到了祖国科技的巨大进步,取得的可喜成绩令人鼓舞。条件艰苦在困境中寻求突破
1969年,温雅琴来到黑河地区汽车修配厂工作,被分配到电气车间当工人,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当工人的实践经验,是极其宝贵的。温雅琴坚持用微薄的工资购买汽车技术方面的书籍进行学习,让自己的专业知识得到不断充实和提高,连年被评为工业学大庆标兵。
1975年,温雅琴调到黑河地区筑路机械队,由她设计制图、机加车间加工革新成功的“汽车水箱自动翻架卡具”,被单位列为革新成果,多次在黑河地区工业学大庆会议上讲用,照片在科技成果会上展出。
春风送暖科技工作者迎来春天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在上个世纪80年代传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我市科技工作者也迎来了科学发展的春天。在随后的20多年里,温雅琴不断进步,取得了一项又一项的研究成果。
1987年温雅琴成为黑河地区第一名女汽车工程师,1999年晋高工。温雅琴在黑河市公路桥梁公司担任机械队主任工程师工作中,为了尽快熟悉发电机组、黄河钻等以前从未接触过的机械,在炎热的施工季节里,她白天顶班负责发电工作12小时后,晚上学习发电机组使用说明书直到深夜,用了两个月的时间掌握了全部机械性能。近十年间,温雅琴在《中国道路运输》、《中国机电工业》等国家级杂志、《公路与运输》、《汽车运用》等省级杂志、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和《中国交通报》、《黑龙江科技报》发表文章126篇;2003年~2006年,温雅琴的论文连续入选中国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并在分会场做学术报告,使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进行了普及推广,并宣传了黑河。在会议期间多次聆听杨振宁、丁肇中等世界著名科学家的报告,思想境界不断得到升华;2007年6月,她获黑龙江省道路运输协会颁发的专家证书。
2004年温雅琴成为黑河市第一名研究员级高级汽车工程师,同年退休。退休后成为黑河市老科协会员、理事,依旧在她熟悉的领域发挥着光和热。
厚积薄发创新本土科技获专利
2000年12月,温雅琴设计的“机动车冷车启动冷却液加热器”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实用新型专利,这是温雅琴获得的第一项专利,在黑河市重型柴油卡车使用上得到了普及与推广,在哈尔滨、鹤岗等城市也得到了普及,该项技术2004年获黑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1年3月的一天,温雅琴发现黑河市区“招手停”在驾驶员的脚下及乘务员的前面安装了自制的暖气片以解决取暖问题,可她认为这种利用发动机冷却系小循环冷却液加热自制暖气片的接法会极大地降低发动机的温度,加速机件磨损、浪费燃、润油料等。温雅琴便开始对黑河市区“招手停”进行调查。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通过调查研究和同有经验的驾驶员反复进行探讨,最终她研究出节油2%、减少废气排放、省车、7个月结冰期平均可使发动机温度提高15℃的装置,这项利用发动机余热提效、节能、环保的装置,2007年7月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的实用新型专利。
2008年1月上旬,黑河市区连续几天早晨气温在零下三十度左右,温雅琴在酒店门前停车场考察汽车制造厂家试车的新车冷车启动及取暖的情况,通过观察取得了各厂家的车在气温零下三十一度的情况下均发生启动困难,有的甚至不能启动的情况。她觉得“机动车冷车启动防冻液加热器”等技术并没有过时,仍然有继续研究开发的价值,如果能应用到汽车制造行业,可以解决冷车启动的问题。
她写的论文《改善柴油低温流动性的研究对策》,2007年入选中国科协年会并定为在分会场做学术报告。为使这项技术得到进一步认可,2008年6月温雅琴把这项技术改名为“机动车利用余热节能减排环保装置”并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报专利,2009年3月4日获实用新型专利证书。温雅琴的三项专利技术在黑河市的推广与应用,会对黑河市的节能减排、降低单位GDP能耗工作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谈以往,述今朝,温雅琴有无限感慨,她说,与共和国同龄是我们的幸运,生活对我们的磨砺,是我们一生宝贵的财富。
几十年的成长历程使她深深体会到,知识分子只有深入到实践中去,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汲取最新科技信息,才会有所成就;只有祖国的繁荣与稳定,才有自己的成长,只有改革开放的政策,才能有自己的发展。展望祖国的未来,温雅琴不胜感慨,相信伟大祖国明天会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