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黑河时政 | 社会新闻 | 政经新闻 | 文体新闻 | 边境旅贸 | 民生新闻 | 新闻纵深 | 黑河概览 | 评 论
时空黑河 | 生态黑河 | 外媒看黑河 | 新闻专题 | 俄罗斯信息 | 电子相册 | 服 务 | 分类广告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2日汛情通报  ·汛期出游安全注意事项  ·哈铁局临时调整加开2对旅客列车 恢复部分线路旅客列车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1日汛情通报  ·教育部15日起开通高校学生资助热线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0日汛情通报  ·防汛防灾知识  ·洪水过后需防范皮肤病  ·黑龙江开辟绿色通道 防汛车辆免费通行  ·黑河市人民政府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19日汛情通报 
  您当前的位置 :黑河新闻网 > 社会新闻 正文
五大连池市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 8.17
http://heihe.dbw.cn   2009-08-17 10:39:48

  东北网黑河8月17日讯 五大连池市按照“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要求,大力发展特色绿色产业专业村。目前,全市共形成“一村一品”专业村30个,占村总数的三分之一,专业村人均收入6100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

  抓投入,奠定发展基础。一是设立专项发展基金。市政府每年安排400万元专项资金,设立村级事业发展基金和畜牧业发展基金,优先用于扶持专业村发展优势主导产业。二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整合项目资金2亿元,为专业村整修机耕路、田间路176公里,打抗旱水源井65眼,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20个,开挖、清淤、整修各级灌排渠道240条、150公里,新建桥、涵、闸等各类设施527座。完成专业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万亩,新增水田面积1万亩。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协调相关部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良种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整地补贴、测土配方施肥、标准良田建设等项目重点向专业村倾斜。

  抓龙头,增强发展后劲。一是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区域内新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新上项目,不但在税收上给予减免,而且积极协调电价、土地使用费等事宜,促进了一批重点项目在区域内落户。成功引进二龙山、尾山、襄河3个马铃薯淀粉加工项目,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带动种植基地规模扩大到30万亩。二是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企业。

  全市仅有的一家乳制品企业因管理不善,经营陷入困境,省内外多家乳制品企业想进入并控制五大连池奶源市场。市委、市政府通过优选引进实力雄厚、信誉良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伊利集团,解决了奶农的后顾之忧,奶牛专业村得以进一步发展壮大。三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专业协会发展到9类62个,龙头作用发挥越来越明显。其中龙镇发展村马铃薯种植协会会员已发展到280户,占全村总户数的70%。马铃薯已经成为发展村的立村支柱产业,带动该村人均收入突破了万元大关。

  抓引导,扩大发展规模。一是实施科技园区引带工程。在专业村建立各种科技示范园区15万亩以上,重点示范优质大豆、矿泉稻、脱毒马铃薯种薯等优势作物种植栽培技术。二是实施作物品质优化引带工程。加快专业村新品种“引、试、繁、育、推”步伐,重点推广近几年种植性状表现稳定、优质高产的品种。先后引进大豆、小麦、玉米等新品种35个,专业村作物品种优质化率达100%。三是实施土地规模经营引带工程。通过对规模经营地块给予良种补贴、信贷支持、科技扶持等优惠政策,扩大种植专业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化发展进程。

  抓服务,优化发展环境。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培训。以阳光工程、农业科技之冬、科普之冬、科技三下乡等科技教育培训活动为载体,累计举办各种培训班2200多班次,重点对专业村进行水稻大中棚育秧、柞蚕高产养殖、脱毒种薯栽培等八项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二是加强场市科技交流。组织乡村干部和科技示范户到农场学习借鉴先进的管理模式和经验。聘请场方农业科技专家和技术人员到地方开班授课,举办科技交流培训班75班次,培训各类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和农民6200多人次。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加大质监、工商、农委、物价等部门的联合执法力度,清理整顿农资市场。加大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指导专业村农民科学合理用药、用地与养地有机结合,确保土地长种久丰。

作者:董文华 来源:黑河日报 编辑:徐涛
黑河时政 更多>>
相关新闻
点击排行  
黑河时政 更多>>
影音黑河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