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7月28日讯 春风秋雨,60年沧桑巨变;春华秋实,60年铸就辉煌。在中国黑河大黑河岛国际经贸洽谈会期间,“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黑河成就展”在黑河博物馆开展。连日来,这里参观者不断,400余幅图片和逊克玛瑙、爱辉山珍等黑河特产及鄂伦春族民族服装等实物,让人们强烈感受着黑河的历史巨变。
回望历史成就辉煌
60年鲜活的记忆,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数字,不单单是庄严肃穆的事记,那是一幅幅描绘梦想与希望的画卷,是一段段畅想创新与发展的旋律,是一个个无愧于当代、感召世人的故事。在展厅内的黑河旧城全景照片上,是一片片低矮的房屋、一条条泥泞的小路;在现代黑河全景照片上,城市高楼林立,道路笔直宽阔,环境干净整洁,人民安居乐业。
在60年来主要经济和社会指标对比图上,一组组跳跃的数字更是展示了60年来我市在各个领域取得的伟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黑河市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在沿边开放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黑河为桥头堡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网络和国际贸易格局。
在农业方面,经过改革开放三十的建设,我市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大幅度提高,农民持续增收,场县共建工作不断深化,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小康道路。
在工业方面,新中国成立初期,黑河国有工业企业主要生产以满足本地消费为主的轻工产品,工业企业规模普遍较小。改革开放以来,黑河着力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支柱产业,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装备水平,工业投资规模逐年增加,经济总量大幅度增长。
对外经贸产业增势迅猛。黑河与俄罗斯边境贸易已有百余年历史,曾被誉为“万国商埠”。如今黑河已成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的物流大通道和信息交流、商品展示、经贸洽谈的大平台。60年来,我市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硕果累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百姓安居乐业。
展望未来前途光明
市委、市政府把握发展第一要义,立足资源、区位优势,强力推进“三带十区”建设和资源开发、产业发育重点项目,启动实施能源、矿产、原材料、化工、农林产品、旅游、对外经贸七个年产值超百亿元主导产业,加快推进小康黑河、和谐黑河建设进程,谱写着黑河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篇章。
水电、煤炭等系列图片展示了我市能源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美好前景。建设集研发、生产、应用于一体的能源产业发展载体,聚集一批有规模、有品牌的能源企业,引进一批产业带动力强、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项目,实现能源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规模化发展,黑河的能源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
化工产业前景广阔。我市将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发挥化工产业的集聚作用、整合作用、带动作用和载体作用,为投资者提供最好的环境、最佳的服务、最优的政策,与中外客商携手并进、共创辉煌。
矿产资源开发蓬勃发展。黑河素有“地质摇篮”、“矿产之乡”的美誉,已发现矿藏95种、矿产地600余处,金、铜、玛瑙等14种矿产储量居黑龙江省之首,已探明储量的矿藏37种、矿产地114处,矿产资源品位较高,潜在经济价值一万亿元以上,是全国重点勘探和开发的后备矿产资源基地。
农林产品加工潜力巨大。黑河市将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深化农林产品加工产业,投资43亿元,重点推进100万吨矿泉水开发、10万吨大豆油脂加工、山特产品出口加工、肉牛大鹅产品加工、北药种植加工等33个重点项目,到2013年可实现产值104.7亿元,逐步发展成为全国重要的农林产品加工基地和出口创汇基地。
两岸携手共促发展
作为展览的最后一部分,“手挽手共繁荣”——中国黑河·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两国一城”图片展是对两岸共同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走在展厅的微缩景观里,脚踏黑龙江水,右岸是黑河,左岸是布市,此时真正体会到了两岸人民一衣带水的深情。
近年来,黑河与布市民间往来日益深入,互利双赢的经贸合作基础更加牢固,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水平不断提高,成为推动双方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从“一船西瓜换化肥”,到如今出口蔬菜、水果、食品、服装和家具、家电、微机、汽车、农机等高附加值产品,进口废旧金属、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船舶燃料油、电力等大宗物资,两岸经贸合作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两个城市形成了陆路、航空、水运的立体交通网络,相互间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讯网络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文化交流日益深厚,两市人民共享繁荣,其乐融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