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店,今年已整整走过50多年的历史。早时的黑河饭店是一座砖瓦结构的平房,门前挂起高高的两个幌子,五彩条随风飘动,许多人在这里买过早餐大果子、豆浆和炒菜;如今,人们约亲朋好友,经常到这里包桌,享受幽雅的环境,品尝美味佳肴!老字号黑河饭店,经过几代人传承与发展,为人们留下一段段美好回忆。
黑河饭店始建于1958年,正是轰轰烈烈“大跃进”年代。当时黑河正处在开发和建设时期,从内地调来大批的干部,从山东、河北等地迁来的农民,使黑河的人口大增,令城内仅有的15家小饭店应接不暇。为了缓解顾客“吃饭难”问题,爱辉县餐饮食业主管部门建议饭店总店领导自筹资金,将位于中央街与官渡路路口的第五(四海园)、第六(山东包子铺)两个小店拆除建饭店,定名为“黑河饭店”。由总店经理范作仁主持筹建,职工赵义升为施工员。
1958年5月动工,于1959年6月建成,饭店总面积为240平方米,砖瓦结构,外观大门上方有三个半圆形女儿墙组成,中间用水泥刻成仿宋体“黑河饭店”四个大字;室内木制天棚地板,营业室为180平方米,可摆放16张桌,特制木质镶牙能拆卸的屏风,能间隔八个单间;桌面白色台布,并配高级椅子和酒具等。请来具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张占喜、朱元明等主灶。经过精心筹备,黑河饭店于1959年7月15日开业。黑河专署财贸部部长张起云、爱辉县财贸部张守信、县商业局局长韩富文等出席了开业仪式。
当时的黑河饭店经营四十多个菜肴、十几种主食品。高中档菜肴和大众应时熘炒兼备,主要经营京、鲁菜肴。高档菜肴如:葱烧海参、红烧鱼翅、绣球干贝;中档菜肴如:滑熘鸡片、南煎丸子、红烧鲤鱼;大众应时熘炒如:熘肉段、锅包肉、干烹仔鸡、木樨肉片等。主食品种:天津包子、三鲜炒面、清汤馄饨等。技师朱元明刀工技术好,每当做葱烧海参、滑熘鸡片时他亲自动手改刀,他做的熘腰花,过油后“麦穗”翻卷抱团,“麦粒争翘”,汁均芡亮,色味香形,堪称一绝。那时的菜肴中没有那么多配料,盘子边上没有雕刻萝卜花点缀,经济实惠。老技师们一边向徒弟传授技术,一边在实践中结合地方食品原料开发新菜肴:干烧鲫鱼、清炖鳇鱼、浮油鱼片、糖醋鱼片等,经营非常红火,在广大的顾客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信誉,日销售额4000多元。
到了1960年,由于国家遭受严重自然灾害,饮食业也面临不景气,食品原料蛋、禽、鱼、肉、油、糖和干海产品都按计划供给非常紧张。饮食业主管部门为了维持黑河饭店在市场作用,将饭店改成“黑河高级饭店”,保障饭店的经营,从蛋、禽、肉、油,到干海产品供应比其他饭店多出两倍。因此,菜肴的价格比其他饭店高出八至九倍。1966年又将“黑河高级饭店”的名字恢复为“黑河饭店”。1978年后,市场食品供给比较丰富了,黑河饭店传统菜肴品种又恢复起来,菜肴和各种主食一律平价销售。
1983年4月,黑河饭店经营了25个春秋,经上级主管部门决定黑河饭店原地扩建,建一座二层楼式的餐厅。饭店建设施工由姜德施、张宝魁负责,历经5个月后竣工。新建成的黑河饭店,改称“黑河餐厅”,外墙面贴上淡蓝色的瓷砖,地面水磨石,营业面积为320平方米,能摆放35张餐桌,可容纳400多人就餐。厨房墙面贴瓷砖,达到卫生标准,灶房分设了中灶间、配菜间、面点间和洗碗间。红案采用不锈钢柴油灶,各种调料全部用钢桶盛装;面点间配备现代化大型烤炉、电平锅、电油炸锅、电冰箱和远红外消毒箱。为提高服务质量,红案特选荣获黑龙江省优秀青年技师武振伟等一批青年厨师执灶。在经营方面:一楼餐厅经营中低档饭菜、大众熘炒;二楼经营高、中档菜肴,包办酒席。同时,黑河餐厅还承担黑河地区商校烹饪班的实习和全区烹饪技术考核基地。
同时为部队、机关、企业食堂代培一批又一批学员。1990年,随着企业改革不断地深入,“黑河餐厅”实行群体租赁制和股份制,充分调动了职工们的积极性,选聘了宋格、武振伟组成领导班子。1999年,“黑河餐厅”恢复了“黑河饭店”老字号名字。
抚今追昔,黑河饭店正是由几代人不懈的努力和创业精神,使企业由小到大。如今在新一代人全新经营理念中,黑河饭店不断适应人们饮食结构和市场变化,整个餐厅形成了包办大型酒席的规模。在餐饮业激烈竞争中,老字号的黑河饭店更加以传承地方饮食和精湛厨艺笑迎八方宾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