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17日讯 近一段时期,我市出现大范围降水天气,大部分耕地旱情得到缓解,但依然要继续加大资金筹措力度,修复、构建抗旱供水工程和设备,为今年以至今后的抗旱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为实现我省千亿斤产粮大省的目标而努力。
今年4月份以来,特别是进入5月份后,我市气温异常偏高,大风天气增多,降水偏少,土壤含水量蒸发快。5月份全市平均气温15.2℃,平均比去年高3.0℃,比常年高3.1℃左右;平均降水27毫米,平均比去年少60%,比常年少31%。从5月初旱象出现到5月29日,全市累计受旱面积达945.5万亩,占耕地面积的79.61%,其中重旱面积338.5万亩。因此次旱情发生在各种作物大都处在播后即将出苗或刚出苗的交迭时期,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据统计,全市因此次受旱的影响已毁补种24.5万亩。
面对严重的抗旱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5月26日,在全市抗旱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紧急会议上,与会人员认真分析了当前旱情,部署抗旱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于5月26日及时启动黑河市抗旱Ι级响应。由市水务局、财政局、发改委、民政局等六部门组成6个工作组,奔赴黑河六个县(市、区)调查摸清受灾情况,并帮助解决抗旱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自5月26日开始启动抗旱值班制度,职工24小时开机,做到随时需要随时到岗,密切关注各地旱情和降雨量,每天收集气象、农业等相关资料与信息,准确掌握天气及旱情动态,为抗旱工作提出对策和工作建议,及时汇总旱情与抗旱行动情况,给国家防总提供必要的信息并协调气象部门预测下一阶段降雨量,加强旱情测报,为指导抗旱提供科学依据。
由于今年受灾面积达到40%,我市直接启动了Ι级响应预案。市水务局组织人员对机电井、运水、提水设备进行了检修。水务局引导农民进行节水灌溉,实行集中连片打井,配套灌溉设施,支持农民主动灌溉。市水务局加强田间管理及综合措施,实地详查,安排技术人员深入到各乡镇、村屯实地了解农作物的长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监测病、虫、草害情况,针对各种受灾情况,及时补种或改种早熟品种,及时研究相应措施。
同时,近期我市低温寡照,极端天气因素加强,各地应立足防汛抗旱两手抓,充分做好各项防范措施。
近几年我市连续干旱,为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加之森防工作的需要,从2007年开始,市政府决策提出加大人工影响天气能力。从5月28日夜间开始,我市出现间歇性阵雨降水过程。按照市政府的指示,利用天气的有利条件,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5月29日起,省降雨办实施飞机增雨,我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也抓住有利时机,开展了大面积火箭炮和高炮增雨作业。据统计,全市10部火箭炮和10门三七高炮投入人工增雨作业共计60次,发射火箭炮弹257枚,三七高炮增雨炮弹598发。从5月20日~6月4日,全市61个气象观测站点降水量超过20毫米的有41个,20毫米以下的有20个,有效地遏制了我市旱情的发展。截至6月5日8时,全市受旱面积从945.5万亩减少到目前的229万亩,占耕地面积的19.28%,全市大部分的旱情基本解除,但是部分乡镇旱情依然存在。
据统计,全市共投入抗旱人员5.57万人,各县(市、区)及农民投入抗旱资金1164万元,省投资金180万元。全市共新打抗旱水源井245眼,新打水田补水井200眼,新购抗旱节水设备284台套,完成浇灌面积37.5万亩,为确保我市抗旱保苗工作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撑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