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6月11日讯 龙门农场五区一组职工王小光,依靠养蜂这项“甜蜜”事业,去年盖起了60平方米的砖瓦房,奔向小康生活。
老王没养蜂前,全家三口住着30多平方米的泥草房,就靠6公顷地维持生活,日子过的紧紧巴巴。穷则思变,他从南方来农场养蜂人那儿了解到,养蜂成本低、效益好,就是北方蜜蜂越冬技术不好解决,抱着试试看的想法,2001年,他购进了5箱蜜蜂开始养蜂。由于他精心养殖,到秋天时居然繁殖出10箱蜂,加上产出的200多公斤蜂蜜,当年成本回来不说,还略有盈余。但北方养蜂最主要的技术环节就是越冬问题。冬天气温要保持在0℃,低于或高于这个温度都会使蜜蜂因过冷或过热而死亡。由于老王积极向养蜂专业人员学习、请教,经过反复试验,不断研究,终于掌握了蜜蜂的越冬技术。什么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老王养蜂也遇到过挫折。2003年,越冬时由于喂养蜜蜂的饲料没有选好,蜜蜂几乎全部死亡。这对于老王来说可是个不小的打击。农场领导听说后,帮他筹措5000元资金,助他走上了致富之路。此后,老王每年养15~20箱蜜蜂,年产蜂蜜500余公斤,每年光卖蜂蜜就能获利1万余元,产出的蜂王浆更是供不应求。
如今,老王住上了新房,当有人夸他养蜂技术高时,他却充满感情地说:“关键是在我养蜂遇到坎儿时,是农场拉了我一把,否则就没有我今天的好日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