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5月12日讯 下雨不穿靴,进屋要脱鞋,做饭用沼气,烧水靠太阳,这就是走进北安市通北镇飞跃村,只见通肯河畔的百亩退耕林地上,小白杨已经长成了林;七道沟两岸千亩薪炭林的柳枝开始吐绿。正在忙于备耕生产的农民,脸上露出了舒心的欢笑;瓷砖贴面的红瓦房上,各种款式的太阳能热水器成了这个村一道独特的景观。
提起村里这几年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于友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起来,现在飞跃村的农民是下雨不穿靴了,进屋要脱鞋了,做饭用沼气了,烧热水洗澡靠太阳了。
新农村建设给这个村带来了新气象。这两年在国家的扶持下,村民自筹资金30多万元,修了6.6公里的水泥路,使世代生活在这里的农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村民吕中林过去住的草屋年久失修,前几年就想扒倒盖砖房,但手头的钱不够,始终没有动工。2008年,国家对建房的农民实行补贴,像吕中林这样想盖房又资金不足的农民圆了梦。这个村新建砖房的30多户农民,全部采用了墙体夹苯板的保温措施,虽然造价高了一些,但每户年可节约一吨取暖煤,既节约了资金,又减少了排放。现在农民盖房也讲起了装修,粘砖、包门已经是最低的配置了。
在这个村,家家的柴草垛小了,新能源、新燃料逐步替代了过去的秸秆燃料。村民赵连军在村里第一个建了沼气池,家里的垃圾粪便经过处理后,产生的沼气可以作为燃料。为了提高北方沼气的使用时间,今年他把沼气池罩上了塑料棚,使池中早解冻,在5月就可以恢复产气。
村民王秀娟去年盖房后,就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村民到她家参观后,感到十分的惊奇。就是阴天,放出的热水也有50多度。到了寒冬腊月,放出的水也很热乎。洗衣、洗碗再也不用烧火热水了,干活收工后,随时就可以洗澡了。在飞跃村新建的砖房,大都安装了热水器。现在这里与城里的差别不大了,引着城里人常来观光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