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地营子是爱辉县二站公社的一个小山村,群山环绕,有一条清澈的小河从村边流过,还有一个平静的小湖。这里原来是二站的老乡们垦荒、播种、收割时的临时打尖点,仅有两间茅屋作为休息和堆放工具之用。1970年的夏天,我们武进中学第三批赴黑龙江集体插队的69届毕业生30来人来到了这里。公社安排了五六位老乡加上几个比我们早到一年的知青正式成立了二站大队下属的南地营子小队。在这里度过了我们难忘的插队岁月。
平日里我们的每日三餐基本上不是馒头加土豆汤就是馒头加黄豆汤。到了中秋、春节,队里会想法搞点其它食品让大家改善伙食。记得在1972年中秋,天已经开始冷了,在那里10月初就要下雪。我和侯承良、杜本聆三人赶着一辆马车去二站采购过节的食品。从南地营子到二站走山路约15里路。我们三人到二站后,忽然下起大雨,采办完食品后一时上不了路,晚上中秋聚餐还等我们的东西,真是心急如焚。
总算在天色将晚的时候,雨渐渐停了,我们赶紧上路回队。回队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小河,平时这条河的河水很浅,坐在马车上就可以趟过去。但是下午刚下了一场大雨,河水一下子上涨了许多,要过河难免人要泡在水中了。绕道孙吴道回去有30来里路,晚餐就来不及了。一年才一次的中秋聚餐难道就这样泡汤了﹖
想到同学们在翘首期待,我们三人略微商量了一下,决定就从这河里趟过去。由杜本聆赶车,我和侯承良护着东西,朝着河中冲过去。小河约有50来米宽,由于河水上涨,车是浮在水面上由两匹马游着拖行。在过到小河中间时突然一股激流过来,两匹拖车的马给冲得晃了一下,只见车上放的一大块猪肉给冲到河里。说时迟,那时快,侯承良充分体现了“英雄本色”,一个猛子扎到河里,把那块猪肉紧紧地抓在手中游回了车上。那可是我们大伙中秋晚餐的主菜啊
终于顺利地趟过了小河,我们三人尤其是侯承良浑身上下全湿透了。坐在马车上,风吹过来,冻得浑身发抖。无奈之下,我们拿出了刚买的烧酒,一路走、一路喝,回到队里时发现竟然喝掉了大半水壶酒,大大超出了我们平时的酒量。
张永康同志为原爱辉县二站公社卫星大队知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