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8日讯 每天上班坐招手停,穿梭于黑河市区的各条主要街道,城市的整洁、绿化和亮化,令人养眼,但观察细微之处,一张张粘贴和涂写在各种墙体及门窗上的小广告,就像一张美丽面容上的牛皮癣,破坏了城市的整体形象,很是害眼。城市“牛皮癣”的存在已有时日,它真的是一种城市的顽疾,难以治愈吗?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黑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管理者穷追猛打小广告“前赴后继”
黑河市城管行政执法局于2002年成立之日起,便把小广告纳入严管对象,且有明确分工,道路附属设施如电线杆上面的纸质广告由保洁员负责清除,局机关工作人员每年集中清理三四次,每次出动七八十人,对喷涂的广告用化学试剂清洗,用涂料覆盖,市政府每年投入两三万元用来购买清洗剂和涂料。由于涂料的颜色和原墙体的颜色不一致又形成新的墙体“膏药”。
小广告中最令人讨厌、也是最难清除的要数喷涂的办假证的电话号码,无论是刚刚粉刷完的墙体,还是商家刚刚竖起的广告牌,哪儿醒目,哪儿干净,他往哪儿喷,实在可恶至极,并且,这种广告明显违法。
市城管行政执法局的负责人介绍说,市公安部门和市城管行政执法局都曾派人半夜蹲坑抓捕过。据了解,这些后半夜上街偷偷喷涂办假证电话号码的都是南方农村的无业人员,每天只有20元工钱便受雇于人,一天必需涂写多少条,有人检查,条数不够不给钱。对于这些人,要罚,他们身上没钱,要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又没有相应的法律条文可以拘留或逮捕他们。最后的处理只能是罚他们拎桶涂料,上街涂盖小广告,把自己喷在墙体上的号码再涂盖上。
管理部门每年对街头小广告花费了不少人力物力,但仍收效甚微,小广告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很快又长出一茬,真可谓“前赴后继”。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小广告末日将到
被称为“城市牛皮癣”的非法小广告,在一些城市普遍存在,证章造假活动屡禁不止。这种获取不义之财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市容市貌,也危害社会正常秩序。近年来,各地都在积极摸索这方面的经验。北京市10年前就专门成立了“小广告”冲刷队,但仍未遏制其蔓延。现在的《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规定,在悬挂、张贴、刻画、涂写、喷涂或者散发的标语及宣传品、广告中标明通讯工具号码的,市政管理行政部门有权通知电信企业暂停其通讯工具号码的使用。据了解,上海、深圳对治理小广告都有相应的规定,并已见成效。
在谈到小广告治理,我市城管行政执法局负责人介绍:为根治城市“牛皮癣”,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我市即将借鉴上海和杭州等地的成功经验,面向社会竞标,采取市场化运作,社会力量参与,专业化清理相结合的机制。市区主要街道,每段都有专人负责看管,对街头小广告,发现一处清理一处。对随处乱贴乱涂广告者,一张(条)罚款200到500元。城市执法部门还将采取疏堵结合的方式,在主要路口,社区设立广告张贴栏,方便百姓信息沟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