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4日讯 伴随春天的脚步,我市各地备耕生产紧锣密鼓。
今年我市备春耕生产动手早。去年年末以来,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就组织骨干力量深入乡村、农户调查摸底,了解今年春耕生产农资需求,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目前,备春耕生产准备工作进展顺利,形势好于往年。种植计划已落实到户,资金物资准备充足,技术培训扎实有效,赢得了备春耕生产的主动权。
政策惠农 夯实基础 规模经营
今年我市备春耕生产不仅做到了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而且惠农政策落实得好。国家支持保护粮食生产,扩大种粮、农机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的政策,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农民生产积极性。全市国家良种补贴、农机补贴等各项政策性补贴资金已通过一卡通及时发放到农民手中,其中全市农业生产资料综合补贴49441万元,粮食直补14097万元,预借良种补贴资金7507万元,国家下达农机补贴资金4736万元。
我市十分注重农业基础建设。近年来,多方争取资金组建农机作业合作社,全市现有农机作业合作社157个,作业能力达到500万亩;大力推进场县共建,计划场县跨区作业面积320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有很大提升。2008年秋完成秋整地总面积为948万亩,其中深松482万亩,深翻193万亩。达待播状态面积828万亩,占秋整地总面积的87%,耕地抗旱、抗涝能力增强。去年秋季全市新打大、小机电井422眼,新增抗旱设备191台,加固小型水库、塘坝5座。今年,计划筹措抗旱资金4148.32万元,新打机电井528眼,修复机电井1169眼,修复水库、蓄水窖、塘坝工程4处,维修引、提水灌区工程3处。
各地把大力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全面实施农业标准化和模式化生产作为工作重点。通过帮助农民进行算账对比,转变农民对规模经营的思想认识。积极培育规模经营主体,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外出打工返乡能人的培养。把各种补贴重点向各种经营主体倾斜,促进规模经营主体扩张,加快现有的经营主体发展成大农场、大种植园,加快土地经营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步伐。通过丰产栽培模式推广年和高产创建活动,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严把投入品质量、整地、播种、施肥、农时、管理等关键环节。
物资齐备 科技下乡 优化结构
备春耕期间,全市各级农业、农资以及金融部门通力协作,积极组织资金和货源,做到春耕生产所需资金、物资足额到位,确保不误农时。我市积极争取国家储备粮收储计划,指导农民晾晒降水,增设收购网点,加快农民把粮食变现,筹措备春耕资金。金融部门努力扩大贷款额度,贷款能力达到13亿元,加上国家和省各项政策性补贴资金,今年春耕生产的总投入能力将达到20亿元,满足春耕生产需求。全市已储备种子10.7万吨,化肥19.3万吨,柴油4.6万吨,分别占需求量的100%、107.8%、85.2%。目前,全市化肥已经下摆到户97.3%;柴油下摆到户70.4%;农药下摆到户92.1%。全市已检修大中型拖拉机11160台,检修大中型农具17600台套,100%完成检修任务。备春耕中,全市各级农业部门组织技术骨干,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入开展入户培训、重点培训、典型培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围绕丰产栽培模式技术方案,因需施教,进行专项培训,把丰产栽培模式技术方案发到每个农户。全市已举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班1945期,培训农民23.1万人次。共发放以丰产栽培模式为主的技术资料及宣传单13.33余万份,技术咨询0.55万人次。各地规划建设科技示范园区73个,计划安排试验、示范项目270项。
全市各地遵循市场导向和比较效益原则,通过政策、信息、典型,引导农民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调茬轮作,扩大小麦、玉米的种植面积,减轻大豆重迎茬的危害,确保持续增产增收,实现种植业效益的最大化。引导农民发展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经济作物和瓜果菜生产;引导农民适应畜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饲料和青贮玉米、甜高粱的种植。发挥现有的33个绿色食品、13个有机食品、1271个无公害食品标识的作用,引导各类龙头企业参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扩大绿色食品生产面积,今年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将发展到670万亩。
春染千畴一片绿,雨润万物遍地金。春风和畅,阡陌织锦,黑河大地蕴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