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网黑河4月22日讯 为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维护农资市场秩序,促进我市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黑河市工商系统开展双月“红盾护农保春耕”专项执法行动。2009年,黑河市工商局把“红盾护农保春耕”行动当做当前全局的中心工作任务,早部署、早安排,迅速行动,进一步加强领导,突出重点,把维护和实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开展“红盾护农保春耕”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努力营造规范有序、和谐诚信的农资市场经营环境,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为目标,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农资商品为重点,狠抓了农资市场的监管执法工作,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经营行为,努力建立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
一、实施“送法下乡”活动,深入开展农资基础知识普及。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和农业科技服务人员,深入到乡村集贸市场或专业农资市场,面对面地向农民群众宣传农资商品质量相关知识,通过提供技术咨询服务、宣传农资市场管理法律法规、举办真假农资鉴别活动,引导农民群众增强自我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农资商品。
二、规范农资商品经营主体,严把农资市场准入关。严格审查辖区内所有经营种子、肥料、农药、农膜、农机具等农资商品经营者的主体资格,不留死角,清查到户。凡经营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等农资商品的必须取得相应的许可经营证明和营业执照,方可从事经营活动,并且从正规合法渠道进货,亮照经营。对非法经营农资产品的行为坚决予以取缔。
三、加强农资经营者信用分类监管,促进农资经营者诚信经营。对农资经营者实行信用分类监管,将分类监管与实行企业“经济户口”结合起来,实行信息披露制度,及时曝光典型违法农资经营主体,并重点加强对失信、严重失信企业的监管力度。促进农资经营者守法经营、诚信经营。推行农资连锁经营,推进文明诚信农资经营户评比活动,加强农资生产经营企业诚信建设。全市120家农资经营单位被评为农资商品示范店,41家涉农企业被公示为“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农资市场逐步形成文明诚信经营的良好态势。
四、加强流通领域农资商品质量监管。对诚信程度较差,未从正常经营渠道进货,农民群众投诉多的种子、肥料、农药经营者经营的商品,及时开展农资商品质量监测,充分运用质量监测的结果,依法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农资商品的违法行为,并向社会发布监测结果和消费警示。对同一生产经营者生产经营的同一型号规格的商品,连续2次抽查质量不合格的,将依法在有关媒体及红盾网上予以公布,切实保护广大农民和农资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农资经营者内部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农资经营者“两账两票、一卡一书”(进销货台账、进销货发票,农资商品质量信誉卡、农资商品质量责任书)制度。并积极指导和严格检查农资商品经营者“两账两票、一卡一书”的使用和管理。推行种子留样备查制度,实现农资可追溯管理,推进农资市场长效监管机制建设。
六、突出重点,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和执法力度。以农村和城乡接合部的农资经销网点(店)为重点地区;以集中交易的各类农资批发市场为重点市场;以农村市场为中心,围绕种子、肥料、农药、农机具及零配件等农资商品为重点,加大农资市场整治力度,严打一批违法农资经营者,曝光一批伪劣农资坑农害农的典型案件,整治一批诚信差的农资交易市场,促进我市农资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全市工商部门在“2009红盾护农保春耕”执法行动中,已抽检化肥40多个批次,查获假冒俄罗斯钾肥3吨,劣质化肥50吨,假大豆种子16吨,假小麦种子59吨,收缴不合格农机配件100多件(套),为农民挽回直接经济损失上百万元。
|